郯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歷史文獻當中,有關他的記載,已經無法考證。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郯子從小就十分孝順他的雙親。他念念想到父母生活的不便,時刻體恤父母的艱辛,是一個真正至孝之人。郯子的孝順,給雙親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歲月一年年地度過,郯子逐漸長大成人。同時,父母也在漸漸變老,他們的兩鬢慢慢地白了。俗話說,人生的四大苦事,莫過於生老病死。雖然是苦事,可又有哪一個人能夠逃避的了呢?郯子深諳人生的苦短,他越發感覺到父母一生的不易,從而倍加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一時刻。
但不幸的是,兩位老人都害了眼病,幾乎到了失明的邊緣。內心的苦悶,令雙親陷入了對生活的絕望之中。父母終日地懮嘆,加深了他們臉上的皺紋。生活好像變成了一灘死水。孝順的郯子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難道生養了自己的父母注定要在黑暗中度過余生嗎?能有什麼辦法讓父母的眼睛好起來呢?郯子平日一邊安慰父母,一邊加緊尋醫問藥,他要想盡一切辦法解除父母的痛苦,使家庭恢復到其樂融融的氣氛中。
郯子已經成了雙親活下來的唯一希望。在郯子的精心的照顧下,雙親的心情恢復了不少,家里也出現了久違的歡笑聲。一天,他們對郯子講,常聽別人說鹿乳可以治眼病,所以自己也很想試試到底能不能見效。郯子聽後,記在心里。他一面讓父母放心,一面盤算如何才能獲得鹿乳。母鹿是不會輕易讓別人采集奶汁的,郯子就決定喬裝改扮,披上鹿皮,扮成一只小鹿,鉆進深山尋找鹿乳。由於郯子的裝扮非常逼真,還仿照小鹿的姿勢和動作,所以當他進入到鹿群棲息的地方後,并沒有驚動鹿群,也沒有引起母鹿的懷疑。終於,他小心翼翼取到了鹿乳。
內心的喜悅令郯子忘記脫去身上的裝束,他一心想著雙親能盡快吃到鹿乳,於是手捧鹿乳疾步返回。但是,途中恰遇獵戶,郯子逼真的裝扮迷惑了獵人的眼睛。看到「獵物」,獵人舉箭就要射,這時郯子趕忙停下,站直身子,喊到:「請不要射我,我不是鹿。」獵人這才清楚地看到是一個人。他們很驚訝,上前問到:「你怎麼一個人在這里?還扮成這個樣子。」郯子解釋說:「家中父母,雙眼失明,聽說鹿乳可以救治,我特意來這里找些回去。剛才的裝束讓你們誤會了,這是我的錯,讓你們險些誤傷了人,我以後不再這麼做了。」獵戶聽後,不但沒有責怪郯子,還都為郯子的孝行所感動。他們還異口稱贊郯子是一個孝子,為了父母,可以冒著生命危險進入深山,其中的膽識和智慧的確令人佩服。
其實,縱觀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真正稱得上孝子的人,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始終把孝養父母擺在人生目標的第一位。奉養雙親是每一個為人子的應盡之責。
對父母的孝養不僅在於養父母的身體,更要養父母的心志,就如郯子鹿乳的故事告訴我們,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僅是要滿父母的口體之需,更是要順應雙親的心志,令父母寬心。《弟子規》上有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們為人子女,只有真正落實經典的教導,以反哺之道,切身力行,才是成就自己的孝子之德,令父母心安。
大方廣編輯部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