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德育故事-八德夜話

 

 

 

 八德故事  

蔡順拾椹

《德育故事》白話解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社會秩序混亂,莊稼逢荒減收,百姓生活困苦,加上當時有幫將眉毛染成紅色的「赤眉軍」,出沒不定,四處搜刮糧食和財物,就像強盜一樣經常騷擾百姓。

出身貧苦的蔡順,很小就失去了父親,他和母親相依為命。雖然年紀還小,他卻十分孝順懂事。在經常食不果腹的境況下,總能想辦法找到一些可以充饑的食物,盡心奉養母親。夏天,樹上的桑椹熟了,蔡順就去采拾桑椹回來給母親吃。每次去的時候,他都會拎兩個籃子。

一天,蔡順在回家的路上,不幸與一伙兒「赤眉軍」強盜迎面碰著。強盜們攔住了蔡順的去路,本想可以搜點財物,沒想到除了籃子里的桑椹外,其它一無所獲。強盜們露出不悅與憤怒,正要找蔡順出氣,突然一個強盜發現蔡順拿了兩個籃子,他好奇地瞧了一會兒,然後緊鎖眉頭問蔡順道:「你采的桑椹也不多,為什麼要用兩個籃子,還將黑色和紅色的分開來呢?」

蔡順從容不迫地回答說:「黑色是熟透的,味道很甜,是母親最愛吃的。母親身體不好,吃它可以充饑又可以恢復體力;紅色的沒有熟透,比較酸,是留給自己的。」

蔡順語真懇切,面對強盜不僅一點兒也不害怕,神情更充滿著對母親的孝敬,而且流露出的那種對母親的體貼與細膩,使在場的強盜們都感到很意外,他們一時沈默無語,仔細思量,慢慢的臉上不再那麼猙獰,態度也開始軟化了,此時的蔡順也感受到了這批強盜內心有了強烈的觸動,尤其在這顛沛流離的環境里,淪為強盜也非得已,任誰也會禁不住的想起了自己家中年邁的父母,有的緩緩地低下頭來,有的甚至悄悄地抹去眼淚,於是強盜們決定放了蔡順。

當這批強盜們將撤走時,令人意外的是竟然還拿出了一些糧食和財物,要給蔡順拿回去孝敬母親。然而蔡順深知「志士不飲盜泉之水」的道理,所以他委婉地謝絕了強盜們的好意。強盜們見此更是汗顏不已,只好羞愧離去。

後來,蔡順的母親過世了。就在蔡順最悲痛的當中,真是禍不單行,鄰家發生了大火,眼看著烈火順著風勢吞噬過來,就要燒到安放靈柩的房間了。此時,蔡順根本沒有能力把靈柩抬出來,情急之下,他抱著靈柩嚎啕大哭,哭聲之凄,真是震人魂魄,霎那,大夥也不知所措,只能默默的祈禱。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只見風勢突然一轉,火苗竟然越過他家,竄到鄰家去了。事後人們都說:這是蔡順至誠的孝心感動了天地與祝融之神。

安葬完母親後,母親慈祥的音容,時時縈繞在眼前,思母之情,常常觸物感傷,淚水盈面。

尤其母親生前最怕打雷,所以每到雷雨交加之時,蔡順都會奔到母親墓前,跪在那里抱住墓碑,哭泣著說:「母親不要害怕,孩兒就在您身邊。」倘若雷聲不斷,他就會繞著墳墓,邊哭邊對上天乞求:「不要打雷了,會嚇壞母親的……」,一片至情,誠如母親永在身旁。

蔡順拾椹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的孝心不僅可以感化不善之人,還可以感通世間的萬事萬物。正如《孝經》中所說:「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因為孝是人類與生具有的本善,與宇宙萬事萬物的本性相應,自然可以感通。

然而不良的生活環境往往會蒙蔽或污染人的本性,使人喪失最基本的孝道。所以,蔡順對母親事死如生的榜樣,也在警醒迷失本性之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對父母行孝須及時,以免留下終生遺憾。

羔羊尚知跪乳義,烏鴉亦明反哺恩。孝敬父母不僅是為人子女的本分,也是實現人生幸福美滿的根基,如果不能及時行孝,怎能澆灌出幸福人生的大樹呢?衷心祈愿社會人人力行孝道,感通家庭敦睦和諧,世界和平大同,宇宙自然調和。

大方廣編輯部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