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的故事
——媽媽的日記
2007年6月21日星期四 晴
三年級五班「星星」小隊的同學們,推選曉曉作小隊長,這令她感到非常意外。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她還沒當過「一官半職」呢!
回到家里,曉曉對媽媽說:「同學們怎麼會選我呢?我都不知道怎麼當小隊長。」看著女兒既高興又有點擔心的樣子,媽媽微微地笑著說:「那是大家對你的信任啊。小隊長就是為同學們服務的,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去幫助別人。你知道小隊長做些什麼事嗎?」
曉曉說:「早上到校以後收作業,中午收自助餐的盤子,下午給大家發作業。就這些事,我都有點擔心,怕做不好。」
幾天之後,吃晚飯的時候,曉曉看著飯碗,有些吃不下去,還像小大人似地嘆了口氣,說:「我們小隊有的同學,午飯的自助餐打的太多,自己吃不完,還剩下好多。每天我收盤子的時候,都得把剩的飯菜倒掉,真可惜。」媽媽問她:「那你沒勸勸他們嗎?」曉曉說:「我想勸他們,可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媽媽想了想,對曉曉說:「以前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報道,講給你聽聽吧?」
張老師是師大附中三年級理科二班的班主任,張老師六十多歲,經歷過饑荒的年代,小時候經常吃不飽肚子。一天早晨,當他走進教室的時候,突然發現在教室門口的垃圾桶里,扔了半個用塑料袋包著的燒餅,他立即把燒餅撿起來,問:「這是誰扔的?」然後很生氣地說:「你們沒有經歷過艱難的生活,不知道糧食多麼可貴。」
但是,沒有人回應。於是,張老師拿著燒餅,平靜地說:「你們沒人承認,那我就把它吃了。」說著,張老師就要把燒餅放進嘴里。這個舉動令所有的學生感到震驚,這時,那位扔燒餅的同學站出來,沖上了講臺,攔住了老師。後來,張老師和那位同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一人一半,把燒餅吃了。後來,這些學生都說,這件事讓他們終身難忘,以後永遠不會浪費糧食了。
曉曉聽了這個故事非常感動,說:「張老師真好。」媽媽對她說:「你也可以向張老師學習啊!」曉曉為難地說:「張老師是老師,同學們都聽老師的話。我是學生,再說,我們小隊里很多同學個頭比我高,會聽我的嗎?」
媽媽說:「只要你真心為同學考慮,因為你是不忍心看大家浪費,大家會接受的。」
接下來,媽媽又給曉曉講了自己親眼目睹的一幕。
有一次,在一個傳統文化的培訓機構吃自助餐,有位女士飯菜盛多了,她習慣性地準備把吃剩的倒掉。鄰桌有位六七歲的小男孩看見了,走過來對她說:「阿姨,不要倒掉,我替您吃完吧。」這位女士將信將疑,把飯菜推到了小男孩面前。
結果,小男孩端過餐盤,把剩飯全部吃光,然後把乾凈的盤子還給那位女士。那位女士看著空盤子,臉上的表情既感動又慚愧。
「曉曉,你覺得這個小孩做得好不好?」
「當然好了,他年紀那麼小,還能幫助大人。」
「你覺得那個阿姨會生氣嗎?」
「不會的,媽媽。我想,那個阿姨下次肯定不會倒剩飯了。」
接著,曉曉對媽媽說:「媽媽,我有辦法幫同學改掉倒飯的習慣了。」
媽媽問她:「那你準備怎麼做呢?」
「我也替同學吃剩飯,他們就不會浪費了。」
「那如果有的同學打的飯太多,實在吃不完,怎麼辦?」媽媽又問曉曉。
「這個沒想過」,曉曉撓撓頭,「他們一開始打飯時總是盛得有點多……」
「對啊,什麼事都要慎於開始,就是從開始就要注意,以後就會減少犯過失的可能。」媽媽提醒她。
「噢,我知道了。剛開始打飯的時候,我就站在餐車旁邊,提醒同學們不要一次打的太多,先少打些,吃完以後,可以再添。這樣他們就不會剩很多了。」曉曉開心地說。
「那你不怕耽誤你自己吃午飯嗎?」
「沒關系的。」
轉眼間兩天過去了,有一天吃過晚餐,全家一起去散步。曉曉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那個辦法真靈,現在同學們都把飯菜吃光,再也不剩飯了。剛開始有的同學還想剩飯,一聽說我要替他們吃,一個個把盤子端回去,吃的乾乾凈凈再端回來。」
媽媽聽後也很感動:「真是『人之初,性本善』,一個小小的提醒,就可以成就這麼多孩子的善心、善行。」
老師點評: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一念善心成就多少人的善行,所以教育的實質就是保持和拓展人性的本善。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家庭,孩子們能夠有了這樣善的行為,家人之間相互敦促與成長,就能營造幸福美滿的家庭氛圍。相信我們的孩子們和我們的每一個家庭,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用這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
其實,我們總是在孩子的成長中,分享他們的純真,以及孩子們在成長中的快樂,每次看到有關孩子這麼純凈純善的文字,都覺得似乎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這個過程,也使我們不知不覺地成長。
大方廣網編輯部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