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體悟
一場雨結束了連日來的悶熱天氣,微風吹過,帶來些許寒意,果然是「一場秋雨一場涼」了。晚上接到父母的短信:天氣涼了,晚上蓋好被子。看著短信,一股暖意涌上心頭,想起多少個夜晚,母親半夜起來給我蓋被子的情景,眼眶漸漸濕潤,手機屏幕也模糊起來,成長的足跡卻越發地清晰。
窗前,灑滿盈盈月光,抬眼望去,夜色如水,玲瓏的秋月高懸空中,無論走到哪,它永遠默默地守護著我們,就像那母親的愛,溫柔而又慈祥。
在每個孩子心中,自己的母親永遠是最偉大的,我也不例外。記得以前,爸爸常半開玩笑地說,「你長大了不孝順爸爸可以,但是不能不孝順你媽。」然後開始講述我所不知道的一樁樁往事:「你小時候經常生病,那時你還不記事,每次發燒,媽媽抱著你,一會兒量體溫,一會兒喂藥,到深夜還放心不下,爸爸橕不住先睡了,一覺醒來,見你媽坐著打瞌睡,懷里還抱著你,就這樣整夜沒睡……」
母親的愛,如細雨般默默無聲,又無微不至。現在我在外工作,剛做了兩頓飯,就覺得很麻煩,想想二十多年來母親為我做的飯,算起來,不下兩萬頓,不知要吸進多少油煙。盛夏的廚房里,熱得像蒸籠,原本就愛出汗的母親更是大汗淋漓;嚴冬的早晨,我還在溫暖的被窩里時,媽媽就已經起來了,無論多早上學,我總能吃到熱騰騰的早餐。
學習了傳統文化,回想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更加感念母愛的偉大。而自己卻一直讓媽媽操心,甚至從來不曾當面說出對母親的愛。去年生日時,沒能趕回家,於是就在電話里,鼓起勇氣,說出了醞釀已久的那三句話,具體措辭已不記得了,大意是:感謝媽媽把我帶到世間,感謝媽媽撫養我長大,請媽媽原諒女兒以往的不懂事。說的時候有些激動,也不知道怎樣掛的電話,後來爸爸發來短信,告訴我媽媽感動得掉眼淚,說女兒真是長大了。比起母親的愛,自己的回報實在微乎其微,然而母親是如此的容易滿足,哪怕只是端一杯水,穿一根針,都讓母親感到無比欣慰。
如果說母愛如水,溫柔而綿長;父親的愛,便似那高山,堅定又穩重。我的父母都出生於五十年代末,經歷了文革,又趕上三年自然災害,從艱難的歲月中一路走來,備極艱辛,也培養了許多難能可貴的品質。父親常說:「年輕時吃點苦是好事。」他常用自己年輕時的經歷激勵我要吃苦耐勞。所以每當媽媽要替我做一些事時,爸爸就會敏感地覺察到,開導媽媽:「你又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現在不讓她鍛煉,將來孩子長大就會很被動,覺得生活負擔很重。」這麼一說,媽媽才放手讓我自己成長。
當看到子女不孝父母的新聞報道,一般人都會替做父母的感到寒心、氣憤。但父親則比較冷靜,「根源都是父母從小沒教育好,太寵愛了,結果把孩子給害了。」現在想想,真的很感激父母對我理智而深遠的愛。他們是我的第一任老師,在我成長的歲月里,將人生的道理,一點一滴灌注於我的生命長河中,如星星般鐫刻在童年的記憶里。
那是在我三四歲時,有一次,媽媽擇菜,我在一旁玩。擇好後,媽媽打了盆溫水讓我洗手,自己去忙別的活。後來據爸爸回憶,過了一會兒媽媽回來,見我正掐了一小把菜放進臉盆里洗,原來我從媽媽挑剩的菜葉子中,又擇出一小把,學著媽媽的樣子要洗菜。當時,爸媽并沒有因為我用臉盆洗菜而說我,反而把我夸獎一番:「寶貝真懂事,比媽媽還節約,一點都不浪費。」然後再告訴我洗菜要用專用的盆。多少年過去了,那翠綠的菜葉和印有牡丹花的搪瓷盆依舊宛然在目,惜福的觀念也在心里落地生根。
父母并不曾說過要我孝順他們的話,只是用自己對長輩的行為啟迪我的孝行。平時吃用的東西,遇到好的,父母總是很自然的第一個想到長輩,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買什麼東西,也是讓我親自送到他們手里。到了祖輩家,爸媽也鼓勵我多干活,讓老人開心。我在外地上學期間,每次和家里通話,爸爸都不忘囑咐我給奶奶打個電話,免得奶奶惦記我。
那時,我住在學校,不常回家,更難得去奶奶家一趟。記得有一次,從奶奶家回來,到學校後,父母打電話來,說奶奶還留著我上次去時刷的碗,說是孫女刷的碗,舍不得用,聽了既好笑又有些心酸。後來我領了獎學金和實習工資,第一份便給奶奶送去,雖然錢不多,卻讓老人家非常開心。如今細思父母的一言一行,才發覺許多道理父母雖然口里沒講,卻早已用行動詮釋出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
曾經聽說這樣一個試驗,同樣面對一道美食,做父母的嘗了一小口就馬上想到留給孩子,而孩子往往吃到只剩一小口時才想起父母。這耐人尋味的一小口,卻蘊藏了太多感情。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上最無私的情感,往往用含蓄、深沈的方式表達,當有一天,我們讀懂隱藏在成長足跡下的苦心時,才了解那愛有多麼深。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