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家庭教育

 

 

 

愛的差距

近日收到網友發來的一個短片,題名為《what is that 》(那是什麼),看後頗受感動。 

寧靜的夏日午後,一座宅院內的長椅上,并肩坐著一對父子,風華正茂的兒子正在看報,垂暮之年的父親靜靜地坐在旁邊。

忽然,一只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里,父親喃喃地問了一句「那是什麼?」兒子聞聲抬頭,望了望草叢,隨口答道:「一只麻雀。」說完繼續低頭看報。

父親點點頭,若有所思,看著麻雀在草叢中顫動著枝葉,又問了聲:「那是什麼?」兒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頭,皺起眉頭:「我剛才告訴過您了,爸爸,是只麻雀。」說完一抖手中的報紙,又自顧看下去。

麻雀飛起,落在不遠的草地上,父親的視線也隨之起落,望著地上的麻雀,父親好奇地略一欠身,又問:「那是什麼?」兒子不耐煩了,合上報紙,對父親說道:「一只麻雀,爸爸,一只麻雀!」接著用手指著麻雀,一字一句大聲拼讀:「摸—啊—麻!七—躍—雀!」。然後轉過身,負氣地盯著父親。

老人并不看兒子,仍舊不緊不慢地轉向麻雀,像是試探著又問了句:「那是什麼?」這下可把兒子惹惱了,他揮動手臂比劃著,憤怒地沖父親大嚷:「您到底要干什麼?我已經說了這麼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難道聽不懂嗎?」

父親一言不發地起身,兒子不解地問:「您要去哪?」父親抬手示意他不用跟來,徑自走回屋內。

麻雀飛走了,兒子沮喪地扔掉報紙,獨自嘆氣。

過了一會兒,父親回來了,手中多了一個小本子。他坐下來翻到某頁,遞給兒子,點指著其中一段,說道:「念!」

兒子照著念起來:

「今天,我和剛滿三歲的小兒子坐在公園里,一只麻雀落到我們面前,兒子問了我21遍『那是什麼?』,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問一次,我都擁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點也不覺得煩,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愛……」

老人的眼角漸漸露出了笑紋,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兒子讀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強忍淚水張開手臂摟緊父親,深吻著他的面頰,片尾曲在父子相擁的背影中響起……

原來,父親不是患有老年癡呆癥,只是看到麻雀,回憶起往昔父子間的親密,故意反復的提問。日記本中那位可愛的孩子,如今已長大成人,不再追著爸爸問「那是什麼」,卻只是低頭自顧看報,對於身邊的父親,不再關懷。往日的溫馨已成追憶,眼前的他,僅僅被父親問了四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煩。

這是一個令人反思的短片,不足五分鍾,卻濃縮了一個沈重的話題。假如愛有長度,兒女對父母的愛,比起父母對兒女來說,相差幾許?

21與4之間的差距,不是數字,而是難以言說的愛,是兒女窮盡一生也無法償還的虧欠,那里面蘊含著太多牽掛,從小到大,從生到死,伴隨我們人生的每一步,始終如一。父母深摯的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因為不求回報,才更加難以還清。

「父母疼子長流水,子想父母樹尾風。」俗話說的好,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可人生短短數十寒暑,又有多少時間容我們去慢慢體悟?陪伴父母身旁的日子何其珍貴,行孝要及時,莫忘「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古訓啊。

將感恩的心付諸行動,哪怕是一通電話,幾句關懷,都能讓父母感受到,子女還在想念著他們,關懷著他們。對於兒女,父母何嘗要求回報,可即便是微小的心意,都會令他們欣慰不已。

愿我們都能珍惜與親人相聚的每一個瞬間,盡管終須分離,但痛定之後,至少仍有含淚的微笑在記憶里珍藏。最後,將余光中的一首小詩送給天下的朋友:

母難日

余光中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蕩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曉得 我都記得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