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事>字
小篆:一,從一橫置,本義作「數之始也」解,(見《廣韻》)即最初之第一位數名。一字僅一橫畫,為見而知其為一者,其他雖有一畫而成之字,但無一之自然平置,顯明易識,故泛指事物之最初僅見而無偶者為一。
其義為:
1.
數目之第一位曰一。例如《易經•系辭》:「掛一以象三」。
2. 統一曰一。例如《荀子•議兵》:「權出於一者強。」
3. 一人曰一,無指定之代稱。例如《史記•汲黯列傳》:「一生一死,
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4. 至上之道曰一;指示代稱。例如《淮南子•精神》:「『能知一,則無
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則無一之能知也。』注:『一,道也。』」
5. 皆;全;即全部、全體之代稱;或以為副詞。例如《史記•曹相國世
家》:「參代何為相,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6. 使之相等齊。例如《呂覽•仲秋紀》:「一度量,平權衡。」
7. 盡。例如《韓非子•功名》:「人主者,一力以共載之。」
8. 同;一樣。例如《禮記•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
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9. 第一位。例如《孟子•離婁》:「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
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10. 單獨。例如《史記•項羽本紀》:「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11. 純。例如《尚書•大禹謨》:「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12. 一次;初次。例如《左傳•僖公五年》:「一之為甚,其可再乎?」
13. 極短之時。例如蘇軾《前赤壁賦》:「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
能一瞬。」
14. 乃;竟;有事出意料外意;表性態。例如《呂覽•知士》:「靖郭君
之於寡人,一至此乎?」
15. 或;表性態。例如《左傳•昭公五年》:「一臧一否,其誰能常之。」
16. 一旦,表性態。例如《左傳•成公二年》:「蔡許之君,一失其位,不
得列於諸侯。」
17. 位句首或句中以助語氣。例如:一往情深、一貧如洗;又如《戰國
策•燕》:「此一何慶吊之速也。」
一,簡簡單單,清清凈凈,在數以萬計紛繁的漢字當中,卻是含義雋永,耐人尋味。就因為它的簡單與純真,讓人倍感親切,也往往成為我們人生的第一課。
莊子說:「一者,有之初。」《史記•董仲舒列傳》也說:「一者,萬物所從始也。」一代表著緣起與初始,大到天地宇宙萬物的生成,小到我們生活中數的積累與疊加,事物的發展與變化,都由一演變而來。
就人而言,人生不斷地成長,閱歷也不斷地豐富,而常常難以忘懷的便是天真無邪的童年,最珍貴的也便是那顆赤子之心和那份初心。童年無憂,是因為有太多難忘的美好記憶,是因為「人之初,性本善」的心靈還沒有被社會惡習所熏染,沒有名聞利害,但有竹馬之歡,有此赤子純心,固然簡單而愉快,從而讓我們知道:人可貴的是能保持人之初的赤子之心、美善之心。人的初心應該都希望有幸福的人生,都希望父母健康快樂,希望家庭婚姻美滿……而如果常常緬懷一下自己的初心,便會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刻,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氣惱,多一分幸福,少一分煩惱。
一,也含著同一意思。諺語說:「兩人同心,其利斷金。」「兄弟一條心,門前泥土化黃金。」《增廣賢文》又說:「兩人一條心,有錢堪買金。」看來,「一」跟「金」有著相似的性質,也許便是純真和珍貴,心地純真,同心同德,一切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家庭和睦,夫妻一心,則家業可興;在國家利益面前,將相一心,國家安定,外敵也不敢入侵;在災難面前,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體現的是心底純真與善良。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分厚道一分福」,這告訴我們付出與收獲是等同的。如果只想一味的獲得,而不用心去付出,那就成了瞎想、妄想,自然與福無緣,生出更多的是煩惱苦悶。所以凡事從一開始做起,「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就會結善果,點滴積累,必然會有厚福。而有些人無怨無悔地付出了,暫時沒得到等同的回報,漸漸地可能就失去信心,想走捷徑,想種瓜得豆,轉而放棄這個信念,最終一事無成,甚至災難臨頭才知悔恨,實在很是可惜。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與「一」打交道。我們說話要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做到「凡出言,信為先」,才能與他人建立和諧信任的人際關系;我們不能聽信一面之詞,做到「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也就能少招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在抉擇面前我們要慎於一,不能一頭霧水,不讓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在挫折面前,我們不能一蹶不振,而可一笑置之,堅強面對一切;在別人遇到困難或需要救濟的時候,我們不能一毛不拔,人的一生總會有不順的時候,人們都需要互相關愛與幫助……
我們頭頂一個藍天,腳踏一片土地,生活一個地球之上,我們的生命一體同源,用一顆誠敬之心,祝愿大家一帆風順,一生幸福美滿!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