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意>、<形聲>字
小篆:「謹」,從言、堇聲,本意作「慎」解(見說文),乃嚴整自飭之意,言易傷人賈禍,為最宜慎重者,故從言。又為堇為黃色黏土,其質甚細密,「謹」則言思縝密,故從堇聲。
其意為:
1.
慎重小心曰謹。如《論語?學而》「謹而信。」又如《易經?乾
文》「庸言之信,庸行之謹」。
2.
恭敬、鄭重曰謹。如《尚書?盤庚》「先王有服,恪謹天命。」
3.
謹慎其身曰謹。如《孝經》「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
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4.
重視曰謹。如《論語?堯曰》「謹權量,審法度。」又如《禮記
?曲禮》「禮始於謹夫婦。」
5.
嚴密細致曰謹。《荀子?王制》「謹其時禁。」
6.
嚴格禁止曰謹。《荀子?王制》「謹盜賊。」
「慎為護身符」,保身的第一步,就是要謹慎。從早到晚,我們的生活起居,每一個細節都要很謹慎地對待。《弟子規》中「謹」的部分,為我們列舉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注意事項,如朝起夜眠,衣冠步履,灑掃應對等,都告誡子弟,要謹嚴,不可疏忽隨便。如此詳細地說明,足以表明古人對後代的殷殷咐囑。謹并不是使人束手束腳,而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嚴謹的心態,日後會獲益無窮的。例如僅就「讀看畢 還原處」這一項說,可以省去以後尋找書或文件的麻煩,還可使環境整潔清凈。如果是重要材料,由於不慎忘記放在何處,帶來的困擾可想而知。
「謹」字有言,口為禍福之門,言語的謹慎尤為重要。《弟子規》上說「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歷史上著名的子貢狀告顏回偷粥敗節的事例就很能說明這個道理,幸虧孔子知顏回為仁的品行,并去了解事情原委,才揭出原來是塵土落於粥中,顏回取出後不忍丟棄就吃下去的真相。我們對於事實往往并不了解,特別是不能掌握全局和行事者的存心,不可輕易的議論他人。謹防口舌是非陷他人於不義之中,破壞團體寶貴的和諧互信。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這樣可敬的老人,一生不論人非,即使是在家庭中也謹言律己,為子女做出很好的表率,堪稱有德長壽的仁者。
子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行為上亦要謹慎。因一個零件失靈,導致太空飛船不能昇空的災難發生過;因一次接待態度的傲慢失禮,使雙方不歡而散,合作破裂的憾事有過;因失手、失足而造成的千古恨,日日都在發生著。《淮南子?人間訓》曰:「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謂圣人用敬慎的態度處理細小的問題,不輕舉妄動,待時機恰好時,再采取適宜的做法,謹防造成錯誤或無可挽回的損失。這是我們現代人要多多自勉修持的。
若將「謹言慎行」做得完美,必須從心念上下手,因為這是一切言語行動的本源。「謹」中之「堇」字,就是提示我們,時常細密地檢點自己的心念,做最好的慎於始。《禮記?曲禮》第一句「毋不敬」是保持言行謹嚴最好的心態。古人云:「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就是念念對祖先恭敬,對教誨自己的父母,師長恭敬,唯恐言行不慎有辱先輩。自重、自愛,對一切人存「誠敬謙和」之心,其外在行儀自然是顏容整潔,舉止端詳,言思縝密,善節嗜欲,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家庭和睦的典范。
由此看來,謹身律己是關乎我們自身吉祥,人倫和美,社會和諧的大事啊!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