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聲>字
小篆:「濟」,從「水」、「齊」聲,本義作「濟水」解(見《漢書地理志上》),是發源於河南濟源縣王屋山的水流。又以「齊」速也,即徇通之義。「濟」有時通「齊」,作貫通解。
其意為:
1.渡處曰濟。如《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濟有深涉」。
2.渡過曰濟。如《書經?說命》「若濟巨川,用汝做舟楫」。
3.貫通、暢通曰濟。如《管子?白心》「自知曰稽,知人曰濟」。
4.成就、成功曰濟。如《書?君陳》「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
大」,又如「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5.救、救助曰濟。如周濟、救濟、匡濟、濟民等。
6.用,利用曰濟。原本之稱。如《易經?系辭》「臼杵之利,萬民
以濟」。
7.承,繼承曰濟。如《左傳?文十八年》「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8.益,增益曰濟。如《左傳?桓十一年》「盍請濟師於王」。
9.齊備充足曰濟。如精力不濟,文武兼濟等。
10.人眾貌曰濟濟。如《詩經?小雅》「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濟」字從水從齊,原本是一條河流的名稱,後引申的含義較多,如濟為齊也,成也,益也,周濟也。「濟」之水有善澤之能,「濟」之齊含有萬物均等受到恩澤,益利之義。常常如是思之,心中自有仁愛的春暖,自成平等寬廣的胸懷。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有人因財力困窘,交不起學費,負擔不起急病的醫藥費,常常有善心人士隨力周濟以解燃眉之急。常憶孔子的教誨「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常念「濟」中的「齊」,何忍他人在急難中無援無助,自會視他急為己之急。
一批批失學兒童渴望的眼神,一群群因身乏技能而無從就業者的哀嘆,又需要何種的救濟?除錢財衣物外,他們更需要的是上學受教育的機會,是學習務實技能的培訓。讓他們今後擁有自我謀生的能力,才算周濟之水養活了生存之根。
常言道:「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濟人的力量,除物力、財力、人力外,還有智力。首先是要有成人之美,匡救其惡的智慧,更高的是要有能了知宇宙萬物之真相的智慧。《易經》云:「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使濟人、濟世之功純善無誤,必賴以真實智慧。
我們定心觀察,用心體會,現在的社會亟需何樣的救濟?以捐資助學著稱的深圳歌手叢飛,其遭遇已經給了我們最直接的答案。一些曾受其捐助,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竟稱自己收入不高,沒有能力幫助陷入病困境地的叢飛時,我們豁然明白了,人們除了財物、知識技能的濟貧外,更需要的是做人教育的救濟!危莫大於人心之墮落啊!
翻開報刊雜志,「父不父,子不子」的行為大有司空見慣之勢;離婚率、青少年犯罪率、抑郁癥發病率不斷攀昇;道德信用缺失,唯利是圖的錯誤觀念侵蝕著人們的頭腦,這是社會真正的危急!如果不挽救,就會導致生不如死的懮患!當前真正濟世的良藥,就是經過幾千年印證的中華倫理道德教育——這是人倫和諧的教育,是挽救人心的教育。否則雖然濟水養活了生存之根,而長出的都是蒺藜、毒株,這樣的世界一定不是我們向往的。
懷周濟之心,養通達之智,行利己利眾之行,必從修身做起,從身教做起,讓自己的身行成為滋潤親人、友人的濟水,共同達到日趨完善的大同境界,濟之能事落實矣。
相濟相助,原出於人的本性。在春秋時代,吳國和越國經常交戰。一天,兩國人同舟渡河,遇到大的風浪,他們同心協力相互挽救,就像左手和右手那樣和諧如一體。生活在地球懷抱里的我們,本就是同舟共濟的一家人。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