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媛種了一盆吊蘭,原先放在陽臺,長得還不錯。後來天冷了,便搬到室內,發現長得更好。
幾個月後,想它已好久沒有接受陽光雨露,於是又搬回陽臺,不意,葉片卻日漸枯黃、衰敗。
它已經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了。
小媛看了挺心疼,卻依然希望它重新茂盛,於是,每日不斷給它「加油」,告訴它一定要堅強。一個星期下來,有些許的起色,卻還是不行。但小媛并未就此放棄,依然繼續為它鼓勁,相信它會重新振作,之後,又將枯枝敗葉去掉,以減輕它的負擔,讓養分更好地供給其他葉片。
不久後,這株吊蘭竟又精神抖擻起來,小媛看了好不歡喜,看著它終於戰勝自己,適應環境,越發的青綠,高興地喚了我去看,讓我也不禁感嘆起它的堅強來。
於此,不由也讓我想到了父母對於孩子的栽培。
孩子出生那刻起,父母便悉心照料著,巴不得能為孩子付出所有的愛與關懷,特別在經濟條件好的家庭里,孩子是家中的獨苗,只要有他想吃、想要的,能說得出,買得到,父母都盡量給予滿足。
曾經,看過一位母親,一天開車到市里辦事,到了傍晚才駕車回來。此時,孩子從家里打來電話,告訴媽媽說不想吃晚飯了,因為晚飯是稀飯,沒味道。於是媽媽馬上答應孩子,晚上回家後就去買他最愛吃的肯德基,孩子很滿意地掛上了電話,母親也加大了油門。
其實,這位母親自己都還未來得及吃晚飯。
身旁的朋友告訴這位母親說,不要這麼寵他,不吃就不要吃了,到時餓了,看他還吃不吃。
母親說,孩子向來不喜歡吃稀飯,如果不吃,晚上就會餓肚子,車子飛快地在公路上奔馳著……
順著孩子的習性,可想過當有一天孩子離開父母,走入社會,誰又能這般順從他呢?
而當孩子增長了他的懶惰與挑剔,喪失了自我照料的能力,將來又如何去適應工作、適應社會?這不就如同溫室的花兒,一旦搬到室外,恐怕就要枯萎嗎?
進而,縱然父母愿意一輩子照顧著子女,又能護到幾時呢?
在動物世界里,有這樣一個溫馨畫面,一只猴媽媽在很老的時候,產下一只小猴,也許老年得子,猴媽媽特疼愛這只小猴。在小猴長大後,別的猴子已經開始學覓食了,它卻還緊緊抱在媽媽身上。
每次,老猴媽媽覓食回來,都給孩子吃,小猴就一直在猴媽媽的照顧下生活。
可猴媽媽畢竟老了,有一天,終於死去。小猴看著媽媽死了,也許一開始,并不知道媽媽死了,還用手不停地拍打著媽媽,推著媽媽,似乎以為媽媽睡著了,要叫醒它。可憑它怎麼左推右挪,再怎麼拍打,媽媽仍是一動不動。
下雨了,小猴不知去哪躲雨,從小到大,它就在媽媽的懷抱里長大,或許它不知道,離開了媽媽,要去哪?
在媽媽的身旁一直呆著,過了不久,小猴便餓死在猴媽媽的屍體旁……
孩子如同父母的心頭肉,哪有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但給予的愛,是幫他還是害他,確值得我們省思。
不少疼愛孩子的家長,素來不舍得讓孩子做任何家事,衣服不用洗,碗筷不用收,無需打掃房間,三餐到了,還將飯打好,端到孩子面前。更有些家長,在孩子很大了,還給孩子喂飯,早上喊他起床,幫他穿衣服、疊被子……
如此,當孩子有一天離開父母,到外讀書,他有生活能力嗎?父母能安心嗎?
因而,有的家長說: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等他一出門,就不得不自己做了,那就不用管他了。
可是有誰是天生就懂得呢?哪個孩子,小時不懂,大了就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縱然是他離開家,也需他一步步從頭學起,這樣,又何不讓他在小時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何必等到他大了再去面對這些困難?
於是,我們看到,有些孩子出外讀書,一個星期的衣服可以堆上一堆,等到周末一起洗,也不管氣味如何。還有離家近的孩子,到了周六便打了一大包的臟衣服回家,媽媽洗後,下周回校時,又帶回學校。
有的孩子就這樣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有很多年輕夫妻結婚沒兩年就離婚,究其原因,原來是因為家務分不平,生活習慣不好,爭吵不斷。
從小不舍得讓孩子學習家事,不教他們自理,一味地照顧、遷就著,卻帶給了孩子什麼?——懶惰與不知感恩。
曾有一位同事,在我面前嘆息說,女兒想要一雙四、五百塊的鞋子,她不答應,因為女兒才讀初中,家里又不是沒有鞋子穿。可是女兒不干,甚至與她嘔起氣來,說別的同學買的是近千塊的鞋子,自己才要一雙四五百的,已經算是很便宜了。
母親跟女兒說,這雙鞋子就是媽媽半個月的工資,哪有錢啊?女兒聽了不高興了,不說話,也不理會媽媽。
母親沒有辦法,雖然沒給孩子買,但心里依然七上八下。
後來放了暑假,有同學邀請這個女兒一起去工廠打工,母親想這樣也好,暑期里反正也沒事,一方面不必閑在家看電視,另一方面,她自己賺點錢,也可以零用,便同意了。
當女兒與幾位同學來到工廠時,發現廠房很大,人很多,可是天氣卻很熱,只有風扇。工作很簡單,只是折摺紙盒,大概折幾個一角錢,一天下來,就算她盡量趕活兒,也賺不到幾塊。
有的同學摺紙盒賺的錢要交給父母,又或為自己攢點學費,因為各個同學的家境還是有所區別的,而她卻是自己賺自己花,相比之下,她便覺得自己很幸福了。
周六放假,女兒與母親上街,夏天的天氣異常悶熱,走了一會兒,女兒便口渴非常,母親見了問她要不要飲料,她習慣性地點點頭,可突然一擺手,不行,飲料太貴。
於是母親說,要不來瓶礦泉水吧,一元。女兒笑著同意了,可將要買時,女兒卻突然拉住母親,悄悄告訴母親說,一瓶礦泉水,她得折多少個紙盒才能換來啊,不要了。
這樣,女兒寧可忍著口渴,跟媽媽一道回家喝開水去。
之後,再問女兒要不要鞋子,女兒也不要了。
當自己去付出之後,才知道了錢來之不易,那是用一點一滴的勞作與血汗換來的,便知道了珍惜!
習勞知感恩,如果孩子不知道父母的錢是如何辛苦掙來,他如何懂得去節儉呢?
幾年前,自己曾帶五歲的小表弟去購物,錢花完了,要回來,表弟卻鬧著要一件什麼東西。沒辦法,我只得告訴他,姐姐沒錢了。本以為他會就此作罷,誰料想他卻牽著我的手,告訴我他知道哪兒有錢。
我好奇地跟著他,他卻將我帶到了取款機前,說按幾下就有錢出來了。
我傻愣了一下,蹲下來,告訴他,不行,卡里沒錢是取不出來的。他聽了著急了,又蹦又跳,說,媽媽就是按幾下就出來的,是他親眼看到的。
也許在孩子天真的眼里,就真的以為,錢得來不難。
也曾有人告訴我,有的孩子竟然以為大米就是超市產的;又見到一個可愛的孩子,對著滿滿一大片的麥子感嘆道:啊,這兒的韭菜怎麼長得這麼大呀!
……
聽到這些,我們感受到,孩子不教不學,永難體會一粥一飯得之不易。輕而易得,又怎能明白父母背後汗血交織的艱辛呢?
有人說,送給孩子一箱的蘋果,不及教他如何種植果樹。天天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不如教他如何自強自立;成天背誦著《鋤禾》等詩句,何不有機會時,也帶他去體驗一下種田人的辛勞……
人生要學的真的很多,從小到大,從跌倒了如何爬起,如何拿筷子,如何系鞋帶,如何穿衣,到怎樣節約用水、打掃房間、做飯炒菜,生病時又怎麼照顧家人、照顧自己;來了客人,怎麼接待;出外如何與人為善,尊老愛幼;困境時,又怎樣去面對挫折……
這些,我們都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一點點的教導他,讓他磨練、成長,千萬不可以剝奪他學習的機會。
溫室里的花朵,離不開人的照料,否則便要枯萎、死亡。當我們放眼天下,看看那大千世界里各樣的花草樹木,會發現,它們是如此的堅韌,縱然面對狂風暴雨,烈日寒冰,依然能很好的生存。
如此,何不讓孩子從小就在生活中,學習付出,體會感悟,讓他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生活,明白應盡的責任與承擔,在生活中快樂地成長。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編輯
www.df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