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忙先上帳
【從前生意人,每天招呼生意,非常忙碌,但是心中一定把握著二條規矩,即是「事忙先上帳」和「動物歸原」。再怎麼忙,也要把帳目記清楚。動過的物品,一定要歸回原處。生意人尚且如此,汝等讀書人,怎能不如此呢?】
|
將相和
【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團體,要上下一心,和睦相處才會興盛。歷史上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二位如果將相不合,趙國就會遭到外侮。】
|
不耍大派頭
【大家默默地干,但求真心實意。不耍大派頭,不作虛場面,受人之托,得忠人之事。凡事不要急急忙忙,要冷靜。】
|
何謂善惡
【有人說善太多了,什麼才是善呢?惡太多了,什麼才是惡呢?凡是心一動,說話、舉心、辦事,都是為公,為大家,這樣就是善。完全私心滔滔,討人便宜,這就是惡。
|
有次序
【說話要有次序,不可語無倫次。說話如喪考妣,辦事就沒次序。吾沒什麼學問,但衣、食、住、行、大小便都有規矩,有了次序就行。】
|
不畏受苦
【不受苦,就學出東西來麼?我自三十歲就屏氣,吹笛子時,氣都吹入笛子眼中;冷天吹笛都結冰柱。一友人拉胡琴,家中老人不答應,就用鐵絲紮著胡琴練習,聲音不會太響。後來去掉鐵絲,弦聲不得了。朱洪武夜夢五經,乃是夜里偷偷看經書,怕人笑話,所以夜里看。可見,不受苦,所學就不容易成就。】
|
隱惡揚善
【莠莠之口,足淆人心,人心混惑,天下之所以亂也。】
|
下愚與上智
【古人說:「下愚的人,遭了逆境,他是怨天尤人,不知懺悔,他既受了惡果,他還接著造惡因,所以是禍上加禍;上智的人,處了順境,他明白福是由善來的,他是更加作善,福果中又種了善因,所以他是福上增福。」】
|
國無諫臣必亡
【人不讀書,即如草木之人。讀了書,未必讀得很通。讀通做到了,則為賢人。成圣很難,「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不到圣人境界,還是有過錯。有過錯自己不知道,要知道早改了。君子以下,不改。有過而改,乃不得了之人物。堯、舜就怕自己有過錯,門口掛鐘鼓等器物,讓人來敲捶提醒。禹王亦然。現代人,說其有過,就恨。國家無諫臣,國必亡。人無諫友則敗。】
|
不好狎
【不論多麼親近之好友,當中必得有一段距離,此很要緊。兩情相同,總有幾分差距。】
|
公言言義
【在公共場合,說話得講合乎道理之話。一開口,就有人聽,因此說出口就要讓人得好處。大眾之下,綺語、毀謗之語,均不可言。】
|
珍惜中華文化
【元、清兩朝入主中國,拋棄自己的文化,都改念孔圣人的書,接受中國文化。韓國、日本也教中國字、日本注解論語的人尤其多,現在日本人也來跟我們比賽毛筆字,到今天,我們還不知道中文字是從哪邊寫起,吵鬧不休,沒個定見,真令人慚愧!】
|
按類論過
【看人的過錯,要依類別來論,如泥水工不能怪他做不好衣服,因為行業不同類,若泥水工蓋不好房子,就可以責怪了。論人的過失時,又須視其心力用得如何,若人用了十二分的心,盡了十二分的力,只因手藝笨拙,而辦錯了,則還未喪失良心。若有高明的能力,卻只盡了六七分心力,辦錯了,就是少了仁心的緣故。】
|
觀過知仁
【親友有過錯,人多袒護,這是人之常情,若就公家而論,這是私情,親友有錯就是錯,不能結黨營私。但是,說別人家的壞話固然不對,說自己親友的壞話,也不能算對,所以有人偷羊,其子出來檢舉,有違父子天性,圣人不許。孔子要人學直率,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魯昭公辦錯事,人問孔子:「昭公知禮乎?」孔子答:「知禮。」問的人以為孔子是結黨營私,孔子說:「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孔子很高興,自己有錯,大家都知道。其實孔子的錯,是臣為君隱。人為了天性人情而犯了錯,從他犯的錯處,可知他是因仁厚之心而犯了錯。事情的對或錯,分寸之間極難決定,所以吾人求學期間,少發議論,所說多一知半解。】
|
——
節選自《雪公師訓集錦》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