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生活学堂 每周经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前往北京诚敬仁首页

孝道过时了吗

 

朋友学习传统文化,家人总担心她“与时代脱节”、“落伍”,于是,常常转发给她一些反对传统文化的文章。她说自己不为所动。可是,最近一篇文章让她有点困惑,因为文章讨论亲子关系的理念不无道理,而文章引用某位名导演的话得出结论:孝顺与当今普世价值相违背,是一种过时的观念。朋友问我的看法。我写了以下文字给她看。读了以后,朋友说,名导演的想法、以及文章所提倡的亲子关系与传统孝道其实并不矛盾,只是名导演和文章作者都没有真正理解古人所提倡的“孝”的真正涵义,就像我们过去一样。

我小时候,提起“孝”字,就想起电影中某些在长辈面前痛苦地压抑自己渴望的形象。生活中,见到很多父母,要么对孩子动辄训斥、打骂,声称“棍棒底下出孝子”。要么包办太多,并且用“都是为你好”来要求子女服从。所以,我对“孝”有太多的误解,认为孝似乎等于迂腐、懦弱、无独立人格。

基于这种误解,我没跟自己的孩子提过“孝”字。我学习西方教子书籍,给孩子读美国人写的美德教材,希望孩子从中学会爱与尊重,培养诚实、担当等品德。我也刻意回避使用“听话”这个词,认为“听话是奴隶才做的事”,我希望我的孩子有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力,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思想枷锁”束缚。可是,我这样教出的孩子,在初中时,偶然看到《幸福人生讲座 —— 细讲弟子规》光盘后,向我反省,他虽然在家里外边都能随叫随到、心中却有时不耐烦。让我不得不对《弟子规》刮目相看,决定看看《细讲弟子规》都教些什么。

坐在电脑前,恰好看到蔡老师讲的泰伯“孝父让天下”的故事,令我感动不已。过去总以为古代王室都是同室操戈,可是,作为长子的泰伯,本可以顺理成章继承父业,却因善解父亲之意,离乡背井到江南开辟新生活,将江山让与三弟,再让与三弟之子、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的文王,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这样的孝顺,远离权力、地位、控制欲,是真正的淡泊名利。这样的孝顺,不是懦弱。能去一个新环境中白手起家,需要真正的勇气。这样的孝顺,不是没有主见的奴性。爱父亲、爱兄弟,真正为天下人的福祉着想的人,才甘心情愿让出天下。这种“孝”与“顺”所展示的智慧与胸怀,是我过去想都没想到过的。三千年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先祖,有着这样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是我们“现代人”做梦都梦不到的。

《中华德育故事 泰伯采药》

于是,我被传统文化所吸引,并在「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的文章、德育动漫故事和《落实弟子规直播课》引领下,走入经典,学习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智慧,对“孝”字的理解也逐渐深入。我们中华先祖所提倡的“孝”,不仅涵盖了现代人所提倡的爱、尊重、平等等所谓“普世价值”,而且其涵义要更深、更广、更远。

父母给予了我们物质生命 —— 身体,又用无私的爱将我们养育成人。所以,孝道培养爱心,教我们从尊重父母、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做起。小到言谈举止,大到规划人生,我们在做出抉择时,都要顾及父母的感受。一个人如果能从小就养成时时替他人着想的习惯,将处处受欢迎,这是真实的人生智慧。尤其是,孝道教我们「身有伤,贻亲忧」,感念父母的辛勤付出,就必须从小就懂得珍惜和关爱自己的生命、健康,衣食住行都要谨慎对待,让身体能用得长久。「德有伤,贻亲羞」,要努力做个品德良好的人、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这样,长大以后,就可以有本事照顾好自己,照顾好父母家人,服务社会,才不辜负父母的培养,不枉费父母的苦心。从而,孝道所倡导的爱,又衍生出责任、自律、勤俭、习劳、好学、谨言慎行、服食有节、起居有常等良好品行……所以,孝道教我们的爱,是智慧的爱。

因为「天同覆,地同载」,孝道教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还要「事诸父,如事父」,用爱父母的心去爱他人。师长、领导、朋友、同事、客户、大众,他们也是别人的父母。见到他们的需求,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将心比心,才能真正生起同理心、同情心,真诚地帮助他们。

在当今社会,我们做儿女的,偏偏在“外人”面前还能客气,在父母面前却往往无所顾忌、不耐烦、跟父母顶嘴、对着干。扪心自问,其实,我们对“外人”的“客气”里面免不了欠缺了真诚,夹杂了功利心与敷衍。「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古圣先贤懂得,只有真诚地爱父母、愿为自己父母付出的人,才能推己及人,在工作、生活中发自内心地为别人付出。所以,孝道教我们的爱,是真诚的爱,平等的爱。

再进一步,孝道还教我们「泛爱众」、「毋不敬」,把爱心、恭敬心扩大到爱天地万物。爱自然、爱国家、爱社会、爱事业、爱生活……“孝”文化不仅涵盖了现代人提倡的环保理念、公德意识,如教导我们珍惜有限的资源、恭敬对待一切物品。还教导我们认真对待一切事,坦然接受一切境缘,相信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老天最好的安排”。 所以,孝道教我们的爱,是无比广博的爱。

历代祖先将这种人生智慧用代代承传的方式保留下来,由父母在言传身教中教给我们,使我们生下来就可以站在先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因此,中华先祖是我们精神生命的源泉。我们的爱心不应只限于父母,而要感恩历代先祖,并接过“接力棒”,将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传给后代子孙。所以,孝道教我们的爱,是长远的爱。

在《弟子规直播课》中,杨老师告诉我们,成年家长也是自己父母、祖先、老师的弟子,所以,也要用《弟子规》的标准修正自己的言行。过去听到这些,只是想到,我要求孩子诸如早起、勤奋、节俭,以及远离游戏、垃圾食品之类,自己要先做到。最近读了一些“强势父母毁了家庭”、“爱得令人窒息”的报道,体悟到,家长用什么方式对待子女,最影响孩子的心态、性情、为人处世,甚至关系到孩子将来如何对待自己的下一代。再回想起杨老师的话,进一步理解杨老师为什么一直强调家长要与子女一同落实《弟子规》。

反省自己,当孩子有不同的看法时,我比较容易急躁,不知不觉中音量就提高,语气变得强硬,虽然算不上“咆哮”、“河东狮吼”,但还是没有做到「理服人,方无言」。

另外,我们家长往往容易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想法设计、安排,“以爱的名义包办”孩子的一切,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而当孩子有不同意见时,我们又往往用“势服人”的方式强制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良善的选择。对照《弟子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种做法也属于没有尽到对自己父母、祖先、师长的孝道。

古人在家训中教育子女「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把心量扩大到家族、国家、天下,非为一己之私。我们今天作为父母,却往往把心胸限制在狭小的圈子里,还以为“都是为孩子好”,这正是不读圣贤书的结果。

而古人所提倡的“顺”,也不是我过去所理解的“无主见,无独立人格”。大舜、闵子骞忍辱负重,为我们展示的是一颗为人着想的心,一种忘我的精神,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一种完美的人格。这种“顺”的教育,是培养公心,教我们放下我执,学会圆融的处事智慧。

想想我们现代人,往往过于执着“我”的权利、自由,不愿“我”受一点委屈去成全别人,结果,容易造成与人冲突。不想受的委屈还得要受,想远离的挫折却还得要遭遇,愤怒、怨恨还是不可避免,甚至放大、升级。这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谦让、忍让,处理问题没有智慧的结果。

具体到亲子关系中,杨老师教我们多站在父母角度想想,就会让亲子关系和谐起来。例如,选择父母心情愉快的时候沟通,不要因为“我”现在想说,而在父母心情不好或忙碌时讨论问题。父母有时显得唠叨,是因为那些事是他们心目当中最关切的,所以才反复叮咛,不要因为“我”现在不爱听,就用“这句话已经听很多遍了”来打断。杨老师提醒:我们认真倾听,父母放心了,才不会再唠叨。即使是父母的要求过于苛刻、态度过于急躁,或者父母的限制、管束过于严厉,也要体谅父母“爱子心切”的苦心,要能包容,并设法心平气和地沟通。而不要因为“我”已经不耐烦了,就“消极抵抗”。当然,如果父母的做法违反道德,《弟子规》教我们要和颜悦色地“谏使更”。所以,认为孝顺是“唯父母命是从”,实在是我们错会了古人。

「夫孝,德之本也」。孝是万善之源,能衍生出一切善法。数千年来,这种独特的孝道教育,为我们民族历史的天空,留下了太多光耀万古的明星,为我们展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心量,「恕己之心恕人」的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为万世开太平」的大愿大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于职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面对现代社会的新情况,我们如果能在学习、践行古圣先贤的教诲中汲取经验,获得清净心与定慧力,就可以赋予孝道适于新时代的内涵,直至「止于至善」。

 

感恩金女士分享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www.dfg.cn

前页 / 后页

*-*-*-*-*-*-*-*-*-*-*-*-*-*-*-*-*-*-*-*-*-*-*-*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