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论语 ·雍也第六》讲要选录

(三)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儒者,其学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儒者,为治国平天下而学,以利天下人为己任。因此,须学大道。小人儒者,学为自己正心修身而已。子夏文学特长,孔子希望他进而学道,以资利益人群。故云,汝要学做君子儒,不要学做小人儒。

 

子游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之室也。

「女得人焉耳乎。」耳,亦有诸本作尔。注:「焉耳乎皆辞。」孔安国以焉耳乎三字皆是语助辞。

校勘「女得人焉耳乎。本、高丽本,乎下有哉字。案焉耳乎三字连文,已属不词,下又增哉字,更不成文。疑耳当尔字之讹。考《太平御览》一百七十四,二百六十五,俱引作尔。又张栻《论语解》,吕祖谦《论语说》等诸本并作尔。盖『焉尔』者犹『于此』也。言女得人于此乎哉。此者,此武城也。如书作耳,则义不可通矣。」

氏《正义》:「唐宋石经、本九经、岳珂本,此文皆作耳。耳训语辞。不必从尔训于此矣。按,耳作语助辞,则焉字可作称代词,犹「于是」。「是」指武城。古文不乏其例。如吴昌莹《经词衍释》引《国语晋语》:「子犯文公之安也,而有终焉之志。」「终焉」就是终于齐之意。又如孟子《梁惠王》:「晋国天下莫强焉。」即莫强于之意。

子游武城邑宰,孔子问,汝得人才于武城乎。子游对以澹台灭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行不由径二句,是得子羽之理由。古井田制,路在井田之外,径在井田之内。行人须守规矩,由路不由径。至孔子时,规矩虽存,而行人图速,往往取捷径,然子羽仍由路行。子羽虽为子游之同学,但非公事则不造访子游。举此二者,以见其人品行之端正,是故子游以为人才。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孟之反大夫,注姓之侧,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战阵勇者进攻在前,败北在后。战于郊,军大败,退奔,孟之反在殿后,掩护退军,实为勇者,当受国人迎赞,然不欲居功,及还,将入国门,乃策其马而前,告国人曰,我非勇敢在后距敌,是马不能前进故也。不自夸功,是为美德,是以孔子称其不伐。或注,是役也,冉求樊迟,亦皆领兵迎击,有大功,孔子惟恐二子以有功自足,故亟称孟之反。此臆测,不可从。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祝鮀大夫子鱼,以佞口获宠于灵公宋朝公子,有美色,出奔灵公夫人南子宠之。

而,及也。无祝鮀之佞口,以及宋朝之美色,难乎免于今之世。难免何事,未说明,含意是不能立足于今世。此讽当时国不能用贤能。

《疏》引范宁说:「祝鮀以佞谄被宠于灵公宋朝以美色见爱于南子。无道之世,并以取容。孔子恶时民浊乱,唯佞色是尚。忠正之人,不容其身。故发难乎之谈。将以激乱世,亦欲发明君子全身远害也。」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说文》:「户,护也。半门曰户,象形。」半门,一扇门也,如寝室之门。谁能出寝室而不由户耶。由此兴起下句正意,何事不由于道也。道指人道或天道而言。天道难闻,人道是人伦纲常之道,为立身行道之本。不由人道,不足以为人,具备人道,始能学作圣人。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本质,文是文彩。野,注:「如野人。」《说文》:「野,郊外也。」野人,即是居在郊外之人。史,古注有二义,一是史书,一是史官。

「质胜文则野。」胜,注作多字讲。质多于文,则如野人。也就是像乡下人的意思。乡下人习作农工,言行欠于礼文修饰,显得朴素无华。故云,质多于文,则如郊野之人。

「文胜质则史。」文多于质,则如史书。史书所载的史事,由于写史的人,除了像左丘明那一类的史家之外,难免有所好恶,不得其正,是故所写的历史,不免文过其实。所以,文多于质,则如史书,有失其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注:「彬彬,文质相半之貌。」彬彬,融合之相,文与质均衡交融。言行文雅而又真实,合乎中道,是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恭录自《论 语 讲 要》雪公 讲述 ,徐醒民教授 敬记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前页 后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