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论语 ·雍也第六》讲要选录

(四)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古注有以上句生字为始生之生,下句生字为生存之生。实不必如此区分,皆是生存之义。

直者正直,人之生存于人世,必须正直,直是生存之道。罔者曲也,曲人亦能生存,如祝鮀之佞。然如苏秦之辈皆不得善终。亦有能全始全终者,幸而免也。幸而免者,《疏》:「是获幸而免死耳。」即是免遭报应之谓。然所免者,只是眼前之报。若依《尚书·洪范》五福六极善恶之报而言,其所应受之恶报终不可免。孔子在此含蓄而言之而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

氏此注可从。知好乐三字皆说求学之事。其他诸事可以类推。

知之者,是指求学之人而言,原来不知之事,今求知之。知之,即是求知其然之谓。

好之者,是已知其然,进而求知其所以然。

乐之者,已知其所以然,是以乐之。《疏》:「乐,谓欢乐之也。」求学至于欢乐之境,则必乐此不疲,必然放不下。

求学,由知之,而好之,而乐之,由浅入深。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邃。乐之,则必有成就。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人之智力不平等,皇邢二《疏》皆先概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合为九品。此犹粗分,若细分则品级更多。上上之人是圣人,生而知之者。下下之人是愚人,学习能力最下,一窍不通。《阳货篇》曰:「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此下愚之人,非普通教育可以教化者。上上下下之间,皆是中人。施教中人须依差等,循循诱进。

中人以上,可以与语上等之道理,若中人以下,则不可与中人以上同等而语,语之非但不解,更生误会。如《公冶长篇》,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性与天道,中人以上可闻,中人以下则不可闻。

氏《正义》:「孔子罕言利命仁,性与天道,弟子不可得闻,则是不可语上。观所答弟子诸时人语,各有不同。正是因人才知,量为语之。可知夫子循循善诱之法。」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氏《正义》:「窃以为夫子此文论仁知,皆居位临民之事。意樊迟时或出仕故也。」

樊迟问知问仁,以资施政。知同智。孔子分别答复何谓知,何谓仁。

「务民之义。」依氏《正义》解说。务,犹事。民之义,就是《礼记·礼运篇》所说的人伦十义。《礼运篇》:「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又须疏远鬼神。远,读去声。之,指鬼神而言。《礼记·表记篇》引孔子的话说,三代皆敬事鬼神。「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而忠焉。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氏《正义》说:「近人而忠,即是务民之义。」

三代皆敬鬼神,而家尊礼,更为重要。以礼敬而远之,是敬而不侮慢。

政治的要务,即是以人伦十义化导民众,教民敬鬼神以报德,然而不必凡事皆求鬼神。如《述而篇》说,孔子疾病,子路请祷。孔子曰:「丘之祷久矣。」不造恶事,所行皆善,无愧于天地神明,就是祷。如此,即是智慧。故云:「可谓知矣。」

「仁者先难而后获。」孔安国注:「先劳苦,而后得功。」《疏》:「范宁曰,艰难之事则为物先,获功之事,而处物后。」

此答樊迟问仁。孔子说,仁者先为其难,而得功则在其后。世间好事难成,仁者办仁德之事,先忍耐其困难,一直做下去,冲破种种难关,而后得其成果。此为难行而能行。《礼记·中庸》说:「力行近乎仁。」故云:「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乐山乐水之乐,五孝反,音耀,喜好之义。

孔子见山水之现象及其大用,而发此观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曰:「知者乐运其才智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也。仁者乐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

「知者动,仁者静。」曰:「日进故动。」孔安国曰:「无欲故静。」

「知者乐,仁者寿。」郑玄曰:「知者自役,得其志,故乐。」《疏》:「言知者役用才知,成功得志,故欢乐也。」曰:「性静者多寿考。」

《疏》:「陆特进曰:此章极辨智仁之分,凡分为三段。自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为第一。明智仁之性。又智者动、仁者静为第二。明智仁之用。先既有性,性必有用也。又智者乐、仁者寿为第三。明智仁之功已有用,用宜有功也。」

动物寿命,因类而异,蜉蝣寿短,龟鹤寿长。仁者寿,就人类之寿命而言。仁者不忧,终日心理安然,六脉和平,故寿。颜子仁而不得寿,是其例外,或以饮食不调所致。

 

子曰:一变至于一变至于道。

变是变入佳境,国一变可至于国一变可至于正道。当时已无道,然只须一变即可至于道,须二变乃可。

太公受封之国,注重武功。周公受封之国,注重文治。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初,太公,五月即向周公报政绩,伯禽,三年而后报政绩。周公以是知后世必强于。然必先而亡。后来行霸道,行王道,但至孔子时,由三家执政,亦是无道。虽无道,而犹不及。急功好利,究竟不如行仁。

恭录自《论 语 讲 要》雪公 讲述 ,徐醒民教授 敬记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前页 后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