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七十三岁这年,不幸患上的痴呆症,已经越来越严重,一天中清醒的时间渐渐归零。他自己总是担心丢东西,总认为丢了东西,怕忘记事儿又总忘记事儿。因此能放在身上的东西,他就尽量往身上装,心里才觉得安全。钥匙、钱、药、甚至袜子,把身上的口袋,塞得满满的。每天在家里问得最多的话就是,谁谁去哪儿了,无论回答几遍,他始终惦记着,询问着。
偶尔思维清晰的时候,刘大爷会帮忙收拾碗筷,擦拭尘土,但是很快他就会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糊涂」笼罩着,锁在一个迷失的空间里,或者表情木然地呆坐,或者神情紧张地寻找,刘大爷的状况让家人很心酸,但是这显然已成为老人晚年的定局,谁也无法阻止老人那逐渐走向凝冻的思维和记忆。
老人的糊涂,家里人早已见怪不怪,对待他的絮絮叨叨,回应以沉默。只是像看着一个孩子一样,注意他会不会摔倒,老人在自己的房间里,把抽屉里的东西翻出来数了又数,看了又看,自问自答。吃饭时间到了,家人就叫老人出来洗手吃饭,老人也很乖,像个听话的孩子。
然而,当家里最小的儿媳妇生下一胖小子以后,老人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大家对家里这位「老孩子」的耐心仿佛全部被小孙子吸走了。一旦孩子嗷嗷地哭起来,全家人都会挤到哭声跟前,努力寻找原因,解决问题。而记忆逐渐归零的刘大爷,更多的时间则独自坐在阳台的板凳上,搜索岁月的痕迹,连自言自语也越来越少了。家中另一边为小孙子忙着换尿布,找奶瓶,哄哭逗笑的热闹场景,与刘大爷在阳台呆坐的场景,仿佛两个频道不和谐地挤在了一个画面里,又仿佛在残酷地为人表白着人生这场生老病死戏。
或许是命运对刘大爷的折磨,也或许是命运对家人的考验,一天刘大爷摔倒了,这一摔老人的活动范围被完全限制在床上了。本来就已经不太能自理的老人,此刻彻底需要依靠他力了。偶尔从床上扔下被撕坏的纸尿垫,能看出老人的拒绝和无奈。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小孙子,一个刚来到世间娇嫩欲滴的新生命,惹人欢喜;一边是「嗷嗷待哺」的老父亲,犹如风中勉强挂在枝梢上的败叶,行将就木。同样是等待着喂养的两个生命,一个显现生的开始,一个显现死的将临,生命这出戏的「将来将去」在这个家庭里,鲜明地上演着。
小孙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的表达总是准确有效,不时得到家人的啧啧称赞,比方肚子饿发出什么声音,尿裤子了发出什么声音,家人很快就学会了在小孙子的召唤中寻声办事,心甘情愿,不亦乐乎。另一边刘大爷的房间,很多时候静静地沉默着,偶尔在家人的忙碌中还会被遗忘,直到老人发出饥饿的愤怒声,或许老人在抗议待遇的不公。
一天,突然从老人的房间里传出奇怪的声音,家人赶紧前往探视,只见老人吧嗒着嘴巴,不时地发出「啊、啊、啊」的声音,这表情跟童车上的等待喂食的小孙子一模一样,仿佛老人的记忆已经归零回到婴儿时代,又或者是老人在学习孙子的可爱,以换来大家同等的关注,无论是哪一种可能,刘大爷突然的转变,让家里人不知所措地沉默着。
从此家里这两个「孩子」待着的房间都同样热闹起来,小孙子那边时哭时笑,蓬勃成长。刘大爷这屋也越来越频繁的发出「啊、啊、啊」的声音。只是老人此举就像那个放羊小孩喊「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渐渐的不再换来食物,换来大家的关注,最终成了他无奈的独唱,成了一个人自娱自乐的舞台。也许刘大爷很希望身边能热闹些,此刻他那已浑浑沌沌的意识,只能想到这样的方法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然而大家都太忙了,了解刘大爷的情况后,家人一如既往地忙碌着,还是会看好时间来给大爷送吃的,住在外面的子女,节假时间也常来看看变成「孩子」的刘大爷。难过的是,老人的思维彻底定格在这个「嗷嗷待哺」的动作里,无论在什么时间,无论见到谁,他都吧嗒着嘴巴「啊、啊、啊」地等着喂食……或许他是真的想吃,或许想用这种方式来体会自己的存在。
故事的后来,刘大爷的房间移到了养老院里,还是像一个没吃够不会说话的孩子那样,天真地吐着舌头,张着嘴,向每一个来到身边的人做着同样的表情,告诉大家他的存在……
而这仿佛是生命中一个尴尬而常见的事实,尽管老人一生操劳,含辛茹苦把自己的子女终于拉扯长大,晚年后仍旧燃烧最后的生命,买菜烧饭,接送孩子……直到自己用尽一切,乃至用尽最后的记忆,重新返回来到这个世间的原点,等待着他人来照顾。而这一轮回里,所做的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换个角色做同样的事情,却换不掉一份深深的亲缘。然而,人心有种奇怪的心理,人们很容易对新来到这个世界的小生命,生起毫不挑剔的欢喜和宠爱,哪怕他一来到世间就无理取闹,百般折磨;而对待于自己有无限深恩,操劳一生,终于无能为力,需要依靠子女来照顾的老人,却鲜有对待孩子这份活泼的好心情,不见养育恩,不问晚年苦,只是硬着心肠让老人「随其自然」,被时间带走的现象很多很多。
爱理应平等无私地洒向了人生「老」与「幼」的两端,他们都是我们最需要照顾的人,是我们的曾经,也是我们的将来,有着同样的可爱,和同样的操心。然而,往往在实际生活里,在时间的检验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人性里那种固执的自私,和与生俱来对「老」对「死」的恐惧和敷衍,而忽略「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份永不折返的亲情。
无意对刘大爷的故事过多渲染,只是老人充满童真的表情,总在脑海中留下一丝挥之不去的伤感,生命本来就在不断老去的进程中,生老病死的每一个阶段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将无欺地来临,善待此刻身边的老人吧,因为那正是不久的将来,我们必然踏上的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