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每周一字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会意>、<形声>字

小篆:「谨」,从言、堇声,本意作「慎」解(见说文),乃严整自饬之意,言易伤人賈祸,为最宜慎重者,故从言。又为堇为黄色黏土,其质甚细密,「谨」则言思缜密,故从堇声。

其意为:

1. 慎重小心曰谨。如《论语·学而》「谨而信。」又如《易经·乾

文》「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2. 恭敬、郑重曰谨。如《尚书·盤庚》「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3. 谨慎其身曰谨。如《孝经》「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4. 重视曰谨。如《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又如《礼记

·曲礼》「礼始于谨夫妇。」

5. 严密细致曰谨。《荀子·王制》「谨其时禁。」

6. 严格禁止曰谨。《荀子·王制》「谨盗贼。」

「慎为护身符」,保身的第一步,就是要谨慎。从早到晚,我们的生活起居,每一个细节都要很谨慎地对待。《弟子规》中「谨」的部分,为我们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朝起夜眠,衣冠步履,洒扫应对等,都告诫子弟,要谨严,不可疏忽随便。如此详细地说明,足以表明古人对后代的殷殷咐嘱。谨并不是使人束手束脚,而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心态,日后会获益无穷的。例如仅就「读看毕 还原处」这一项说,可以省去以后寻找书或文件的麻烦,还可使环境整洁清净。如果是重要材料,由于不慎忘记放在何处,带来的困扰可想而知。

「谨」字有言,口为祸福之门,言语的谨慎尤为重要。《弟子规》上说「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历史上著名的子贡状告颜回偷粥败节的事例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幸亏孔子知颜回为仁的品行,并去了解事情原委,才揭出原来是尘土落于粥中,颜回取出后不忍丢弃就吃下去的真相。我们对于事实往往并不了解,特别是不能掌握全局和行事者的存心,不可轻易的议论他人。谨防口舌是非陷他人于不义之中,破坏团体宝贵的和谐互信。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可敬的老人,一生不论人非,即使是在家庭中也谨言律己,为子女做出很好的表率,堪称有德长寿的仁者。

子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行为上亦要谨慎。因一个零件失灵,导致太空飞船不能升空的灾难发生过;因一次接待态度的傲慢失礼,使双方不欢而散,合作破裂的憾事有过;因失手、失足而造成的千古恨,日日都在发生着。《淮南子·人间训》曰:「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谓圣人用敬慎的态度处理细小的问题,不轻举妄动,待时机恰好时,再采取适宜的做法,谨防造成错误或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是我们现代人要多多自勉修持的。

若将「谨言慎行」做得完美,必须从心念上下手,因为这是一切言语行动的本源。「谨」中之「堇」字,就是提示我们,时常细密地检点自己的心念,做最好的慎于始。《礼记·曲礼》第一句「毋不敬」是保持言行谨严最好的心态。古人云:「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就是念念对祖先恭敬,对教诲自己的父母,师长恭敬,唯恐言行不慎有辱先辈。自重、自爱,对一切人存「诚敬谦和」之心,其外在行仪自然是颜容整洁,举止端详,言思缜密,善节嗜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家庭和睦的典范。

由此看来,谨身律己是关乎我们自身吉祥,人伦和美,社会和谐的大事啊!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上一页 下一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