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字
小篆:「色」,从「人」、「」。「」,古节字。人心有所感,则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气,睟然现于眉宇间,若合符节,其本义作「颜气」解,(见《说文》段注)两眉之间曰颜,神情之现于外者曰气,色即眉宇间之神情,俗称之为颜色、气色。
其义为:
1. 颜气曰色,即心理上感应,发现于眉宇间之神情。如《礼记·祭义》「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2. 色欲曰色,女色之称。如《礼记·坊记》「诸侯不下渔色,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如《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3. 彩色曰色,古以青、黄、赤、白、黑为五色,惟白为正色,又曰本色。余二色相合为间色,而世以红、绿、蓝为三原色,大多数彩色由此三色调和而成。如陶潜《饮酒诗》「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4. 物景曰色。如王维《汉江临眺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5. 征兆曰色。如《周礼·春官》「大夫占色。」(注:色,兆气也。)
6. 忿怒不悦之色曰色。如《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7. 衒,衒之如色之显露。如《说苑·杂言》「孔子曰: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
「色」从「人」、「」,本义作「颜气」解,即人的脸色、神色。当人心有所感,则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气,即会随现于眉宇间。
故无论是喜颜悦色、郁郁寡欢的难色、压力的苦色、忧伤的悲色、病后的苍色、愤怒的红色……及形形色色,每天无不是随着境缘变化,起心动念间,在人生舞台上,演活着不同的神色,于是丰富了人生的色彩。
容颜气色千百种,试问,我们是否也常揽镜自照自己的颜色呢?
而人生体现哪种「颜色」最难?孔老夫子说:「色难。」以饮食奉养父母,不算是难事。唯以和颜悦色侍奉父母,才是难得。纵观今日子女能与父母好好对话就属不错了,倘能体察父母心意,那更是难能可贵。而古人深知和颜悦色体现孝心的不易,故《礼记》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即此之谓也。
但是当我们看到父母、长辈的行为有了偏差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以真诚之心,和颜之色,委婉善巧地劝谏我们的亲人,才是为人子之道。
另有一「色」是为人处事的大忌——「巧言令色」,人生一遭应该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不应谋取私利而不惜藉用不法手段来获得。夫子言:「不失色于人。」与人交往当以道义相交。
「色」亦指女色、色欲。古人云:「万恶淫为首。」色欲之于人,危害甚为惨烈。纵观古今中外,以酒色亡国,酒色败德、败家、败业之事,凄凉的结果,殷殷可考。
春秋时期,孔子曾任鲁国的大司寇,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和谐安定,鲁国大治。齐国担心鲁国的强大会威胁到自己,就赠送给鲁定公八十位能歌善舞的女子,和三十匹骏马。鲁定公中了齐国的计,日夜沉迷于酒色之中。孔子不得已之下,只好辞职出走,开始了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活。
到了卫国,孔子希望谋得一官半职,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卫灵公重色轻德,出游时他和夫人同坐在一辆车上,却让孔子坐在后面的车上跟随。孔子感慨地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怅然离开了卫国。鲁、卫两国也失去了大贤大德的孔子。故古人告诫我们,「君子远色」,可不慎乎!
沉迷色情,最能损伤人体的生机、生命力。「色欲」是养生之大忌。特别是有病的人,更要清心寡欲,节欲保精,以保存生机。中医认为,精气于人,如油养灯,如果不注意养护,最后身体被淘空了,油尽灯灭,不仅埋下体弱多疾,未老先衰,晚景更是孱弱凄凉。「色」欲之危害,大矣!
中医认为肾是生命的根本,禀受先天父母的元气,即藏于肾。而肾虚的根本原因就是纵欲。《论语·季氏》云:「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天生万物,赋予人们一股生机勃发的浩然正气,至真至纯至善至美。当年轻人若不慎过早陷入淫欲的陷阱,则在发育尚未健全之时,过早地丧失了精气、元气这些生命的精华。于是他发育不良、体质羸弱、百病丛生,这是后天很难弥补回来的。古人认为,欲不可早,男子宜在三十岁才结婚,即是这个道理。
古人告诫我们,「色」欲之于人,就如同孩子贪图刀刃上的蜜一样,未能得到一时之美,却有着截舌之患。儒家在「色」欲的问题上,很重视防微杜渐,例如倡议: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别席,就是避免男女因过多接触而产生情愫;重视目不视淫色,耳不听淫声,即不因声色的引诱而燃起淫念;重视着装,对于穿着强调严整大方,不允许袒胸露背,而引发邪念……这些都是礼教的体现,用以约束人的私心及欲望,防范于未然的生活教育,才能树立良善的风气,这对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幸福和睦,甚至社会的安定和谐,都至关重要。
色字头上一把刀,古人造字用意极深,无不期望后人见字戒惕。况乎色不迷人人自迷。朋友们,「色」字当头之时,愿我们清静自守、矜惜名节,让我们礼仪之邦的德范志业,代代继起无尽,让我们的生活幸福和谐美满。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