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每周一字

 

 

 

甲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会意>字

甲文:「死」,罗振玉氏以为「从,象人跽形,生人拜于朽骨()之旁,死之谊昭然矣。」

金文:林义光氏以为「人为死」,系以人体成残骨时为死。

小篆:从攴,从人。「攴」音残,乃残余之意,人具形体,亦具魂魄(即精神、知觉),如魂魄(精神、知觉)丧失则仅余形体此即谓之死,其本义作「澌也,人所离也」解(见《说文解字》许慎著)。澌为水尽之意,即人之精血涸竭、神形相离,而气绝命尽之称。

其义有:

1. 死亡之事曰死。如《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 死亡之人曰死。如《礼记·中庸》「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3. 使人丧失生命。如打死、害死。

4. 感觉麻木貌。如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手脚冻皴皮肉死。」

5. 阻塞难通的。如死路。

6. 不顾生命;拼死。如死战、死守。

7. 至死,表示坚决。如死不认输。

8. 固定;死板;不活动。如死脑筋、死水。

9. 不能通过。如死胡同。

常言道: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当一口气不来,命即断矣!又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面对这一生,我们应该掌握有限的生命,让生命的活力,写出光华璀璨的一生。

人既有生,就注定有凋零的一日。因此,我们不必恐惧死亡,故古人言: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纵观历史长河,有捍卫国家而慷慨就义,有舍生救人而从容牺牲,有手足情深为弟兄而死,有守护贞洁而宁死不屈。真可谓视死如归,正气凛然,死而无憾!

谚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忧患中,人能得到磨练与成长,而在安逸中最能堕落与消沉。人生最怕的是丧失意志力,一旦失去何异于死,尤其面对突如其来的重挫,或精神或财物或生死,种种的重击,常能令人瞬间崩溃,恐慌而不知所措,最后走上不归路。人何以会如此脆弱呢?就因为我们不明白人生苦短,死生无常的道理。而生命的真相,代代相传,其实是永恒的。

翻开史页,古今中外,许多圣哲经典,都记载了生命是有轮回的,人不仅仅只有这一生,有过去还有未来,今生肉体虽然结束了,但,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所以人的精神是不死的。

但在现实的生活中,人确实是惧怕死亡的。例如:当医生宣布得了癌症,就仿如接到了死亡通知一样。其实,癌症并不可怕,也非不治之症,加速死亡之因是内心的恐惧,造成吓死的居多。

曾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惊闻几十年的至友,罹患癌症晚期,强忍悲恸去探视这位老友最后一面,望去老友瘦骨如柴,命在旦夕。他忍住泪水,在老友耳旁用坚定的语气说道:老黄,你没事的!肯定会好,而且一定会好!几句话后,转身离去,掩不住内心伤痛即将远离这位老友,长廊上老泪纵横。

不料,几个月后,二人在一次会议上不期而遇。老医生惊吓不已,喜道曰:你病都好了?老黄感激回答说:感谢您老的探视,因为您是医界权威,说我没事,我绝对相信,您的一番话不仅注入了我生命的力量,同时,我经常以您的话语,日日勉励自己,坚定自己一定可以好起来,此后身体就日益恢复了健康。

这个例子告诉了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心,不但可以创造奇迹,更是活下去的动力,因此可以激发细胞的潜能,泛出新的生命活力。

生命的历程,并非笔直的,蜿蜒的人生道路,总有高潮起伏时。无论是顺境与逆境皆是佳境,对于人生都是成长也是锻练。纵使遭受重重困难都有解困的办法,千万别掉进了人生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每个人与生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力、灵活的智慧、万能的双手,更有那锲而不舍的精神,何况天无绝人之路,千万不能轻易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学会坚强,学会坦然,人生才能充满希望。

黄泉路上无老少。死,无需忌讳,那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谁也不能掌握明天的生死。但是,人命无常,我们更应该珍惜有限的生命,明白生命的意义,是延续宇宙继起的生命,我们就应该坚忍锻炼,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好好经营人生,知恩报恩,珍爱关怀周边的一切,切莫空留遗憾在人间!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上一页 下一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