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菁華錄 卷六

侯官吳曾祺評注

樂記第十九

   周室既衰。樂制無傳。漢河間獻王與諸生等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以授常山王禹。及劉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後取其十一篇。合為一篇。即今樂記是也。其余十二篇。在向時已亡之矣。僅存其目。案他書之言樂者。不過詳其節奏而已。此則兼有精理存焉。且多與禮意互相發明。故取以入是編。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乾戚羽旄謂之樂。成方猶言成曲調也乾戚武舞羽旄文舞

   音由心生。是一篇之主。與曲禮先提敬字同一作法。

   樂不出音容二者。故即續言乾戚羽旄之器。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後動。人之情得所欲則樂喪所欲則哀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於所畏則敬於所悅則愛噍則竭而無澤殺則減而不隆嘽則闡而無余緩則紆而不迫發則生而不窮散則施而無積直則無委曲廉則有分際和則不乖柔則致順粗以厲者高急而近於猛暴也六者心感物而動乃情也性則喜怒哀樂未發者也

   心有不同。故發於聲者。亦異。分列各項。所以發明首四句之意。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以禮而道其志之所行使必中節以樂而和其聲之所言使無乖戾政以教不能而一其行刑以罰不率而防其奸四者之事雖殊而其致則一歸於慎其所以感之者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通篇皆禮樂并言。以下放此。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此言音生於人心之感而人心哀樂之感由於政治之得失此所以慎其所以感之者也

   此節言聲音之應。通於治道。即承上同民心句言之。

   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怗懘者敝敗也

   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臣壞。角亂則懮。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此言審樂以知政

   五者指君臣民事物而言。五者皆亂。與上文五者不亂相應。

   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比近也桑間濮上衛地濮水之上桑林之間也

   圣人言放鄭聲而不及衛。意二者之中衛為愈乎。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倫理事物之倫類各有其理也道有所通者乃能知樂

   倫理即承上五事言之。

   言禮而倫理皆在其中。故曰幾於禮。

   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樂之隆盛不是為極聲音之美食饗禘祫之重禮不是為極滋味之美蓋樂主於移風易俗而祭主於報本反始也朱絲以為弦練之則聲濁越瑟底之孔疏而通之使其聲遲緩一倡而三嘆謂一人倡而三人和

   禮樂之用。皆以窒欲求理為主。故去紛華尚淡泊為第一義。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

   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人生而靜者喜怒哀樂未發之中天命之性也感於物而動則性發而為情也人心虛靈知覺事至物來則必知之而好惡形焉好善惡惡則道心之知覺原於義理者也好妍惡丑則人心之知覺發於形氣者也

   人性本善。是最初之事。迨其後知誘物化。遂流而不可止。故圣人作樂之旨。亦專以反本復始為言。

   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人為之節。衰麻哭泣。所以節喪紀也。鐘鼓乾戚。所以和安樂也。昏姻冠笄。所以別男女也。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節其心所以使之行而無過不及和其聲所以使之言而無所乖戾

   人為之節。緊對上文好惡無節言。節字即品節之節。即朱子所云圣人因人物之所當然者而品節之是也。

—— 未完待續 ——

上一頁 //下一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www.df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