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菁華錄 卷八
侯官吳曾祺評注
儒行第四十一
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讒諂之民。有比黨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猶將不忘百姓之病也。其憂思有如此者。楷法式也上弗援在上者不引我以升也下弗推在下者不舉我以進也危起居謂因事中傷之也信其志謂志不可奪也
世道人心之故。未嘗一日去懷。方是圣賢運量。否則直沮溺之流已耳。
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禮之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游之法。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幽居不淫窮不失義也上通不困達不離道也禮之體嚴而用貴於和忠信禮之質也故以為美優游用之和也故以為法毀方而瓦合者陶瓦之事其初則圓剖而為四其形則方毀其圓以為方合其方而復圓蓋於涵容之中未嘗無分辨之意
嚴於責己。而寬於責人。則於處世之道。綽然有余矣。
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推賢而進達之。句不望其報。君得其志。茍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程算其功積累其事不輕薦也下不求報於人上不求報於國
此宰相之事。如大學所稱一个臣是也。
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久相待也。遠相致也。其任舉有如此者。彼雖居下不待之同升則不升彼雖疏遠不致之同進則不進此任舉朋友加重於天下之士者義有厚薄故也
交友之道盡於此數言。然必守正不阿。方為君子之黨。否則意氣用事。必至同己者附。異己者離。其流弊有不可勝言者。如漢宋明之學派是也。
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麤而翹之。又不急為也。不臨深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翹與招同舉也舉其過而諫之也澡身浴德所以正己陳言而伏入告嘉謀而順之于外也靜而正之者隱進之也麤而翹之者明告之也靜而正之既不見知然後麤而翹之然亦緩而不失節故曰不急為也其行之高皆自然而已不必臨深以相形然後顯其為高其文之多皆素有而已不必加少以相益然後成其為多世治而德常見重故曰不輕世亂而志常自若故曰不沮與其所可與不必同乎己也非其所可非不必異乎己也
此節專主正君言之。與上言特立不同。
賢者之論國事。期於有益。無一毫為名之心。故其作用如此。若明季之諫官。殆無一不與此異矣。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而尚寬。強毅以與人。博學以知服。近文章。砥厲廉隅。雖分國如錙銖。不臣不仕。其規為有如此者。慎靜者謹飭而不妄動守身之道也尚寬者寬裕以有容待人之道也強毅以與人不茍詭隨於人也知服知力行之要也博學知服即博文約禮之謂也遠於文則質勝而野近文章則亦不使文揜其質也砥厲廉隅者求切磋琢磨之益不刓方以為圓也人君好賢雖分其國以祿賢者視之如錙銖之輕猶不臣不仕也
不臣不仕。須以漆雕開吾斯之未能信語求之。否則直巢許之流已耳。君子弗尚也。
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并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句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合志以所向言營道以所習言并立爵位相等也相下以尊位相讓而己處其下也其行本方立義謂所本者必方正所立者必得其宜也同於為義則進而從之不同則退而避之
合志六句。是善全於既交之後。本方三句。是慎擇於未交之先。二者相輔為用。方無流弊。否則比之匪人。君子無取焉。
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仁之本謂根本於仁也地猶踐履也作充廣也能能事也八者皆仁之發見兼有此仁之行而不敢自以為仁是尊仁而讓善也
八者皆仁之事。他人得其一。已不免翹然自喜。而君子之有而不居如此。所以為尊讓也。
儒有不隕獲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不慁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故曰儒。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句常以儒相詬病。孔子至舍。哀公館之。聞此言也。言加信。行加義。終沒吾世。不敢以儒為戲。隕者如有所墜失獲者如有所割刈充者驕氣之盈詘者吝氣之歉慁猶辱也累猶系也閔病也言不為天子諸侯卿大夫羣吏所困迫而違道也
此段總結上文。復以別出偽儒者為余意。使漢高讀此篇。亦當自悔其失言矣。
——
未完待續 ——
上一頁
//下一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