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薈要》集部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1. 法令禁於一時,而教化維於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務末也。——《諭禮
部》
2.
尚德緩刑,化民成俗,舉凡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
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誡窩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弭盜賊,解仇忿以重身命。——《諭禮部》
3.
致治之道,首重人才。儲養之源,由於學校。必衡鑒得人,厘剔有法,乃能革除積弊,遴拔
真材,以彰文治之盛。——《諭吏禮二部》
4. 帝王克謹天戒,凡有垂象,皆關治理。——《諭禮部》
5. 學問無窮,不在徒言要,惟當躬行實踐,方有益於所學。——《諭翰林院掌院學士喇沙里陳
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侍講學士張英》
6. 自古一代之興,必有博學鴻儒振起文運,闡發經史,潤色詞章,以備顧問著作之選。
——《諭吏部》
7. 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於下,則天變應於上,捷如影響,豈曰罔稽。——《諭禮部》
8.
惟勤,則能豫。豫則臨事有寬裕之體,而不困於煩劇。惟勤,則能審。審則事機有坐照之明,
而不至於暗汶。惟勤,則志氣日新,而可以振闒冗之習。惟勤,則心思日用,而可以生智勇之才。以之治事,則官無廢事。以之臨民,則民無失職。業之廣也,斷在乎是。——《業廣惟勤論》
9. 廉則有所不取,有所不取則有所不為。凡無禮無義無恥者,皆所不為者也。——《廉靜論》
10.凡人狃於常習,卒然臨之以事,必茍且圖目前之安,不為長治久安之策。雖暫取逸於一時,
終因循蔓延而不可收拾,往往悔諸事後,誠何益哉。——《論息兵安民》
11.或有行於古,難行於今者,亦貴得其意而已。——《小學課士論》
12.蓋人性情之發,不能無所寄托,而詩則兼備六藝,諷誦吟詠之間,足以觀感而興起者,莫善
於此。故曰溫柔敦厚,詩教也。——《日講詩經解義序》
13.朕嘗思古人立訓之意,既有政教典禮紀綱法度以維持之矣。而感通乎上下之間,鼓舞於隱微
之地,使人從善遠惡而不知,優游順適而自得,則必賴乎詩。如天之生萬物也,日以暄之,雨以潤之,露以濡之,雷霆以肅之,而又必宣暢八風,以疏通而條達之。然後萬類咸遂其生養,而無促迫矯強之弊。故教至於詩而微矣,治至於詩而極盛矣。——《日講詩經解義序》
14.春秋者,帝王經世之大法,史外傳心之要典也。大義炳若日星,而褒貶筆削,微顯婉章,非
後世所能窺至。其立法謹嚴,宅心一本忠恕,因善惡是非而施予奪焉。——《日講春秋解義序》
15.夫孝者,百行之原,萬善之極。書言奉先思孝,詩言孝思維則,明乎為天地之經、地之義,
人性所同然,振古而不易。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教人則樂而易從,以之化民成俗則德施溥而不匱。帝王奉此以宰世御物,躬行為天下先。——《孝經衍義序》
16.蓋書契既興,載籍浩繁,雖開卷有益,而有裨治道,必以四子五經為歸極矣。上自天人性命,
下及民情物理,以至二帝三王以來,所經營措施於政教者,其道甚明而其事易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經筵講章序》
17.自古帝王聲教翔洽,風俗茂美,莫不由於崇儒重道,典學右文,用能發詩書之潤澤,宣道德
之閫?,推厥淵源,皆本洙泗。——《幸魯盛典序》
18.詩以棠華比兄弟,朕每讀詩,未嘗不三復流連,思古人友愛之誼,天倫之樂,邕邕怡怡,被
於弦誦,竊欣慕焉。——《萼輝園記》
19.為善之暇想足怡神。——《萼輝園記》
20.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正人心,使堯舜禹湯文武之道,燦然丕著於宇宙,與天地無終極焉。
誠哉,先賢所稱,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者也。——《重修闕里孔子廟碑》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