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道在自明

 

不學儒,不知中華文化如何優美。學儒而不修道,則不知儒學如何高明。儒家所講的道,修成功,便是圣人,而在修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功效便是解除生死之苦。要獲致這樣的功效,以至達成終極的目標,則必須了解生死的由來,以及不生不死的原理。

在論語先進篇季路問事鬼神章里,子路「敢問死」,孔子答以「未知生,焉知死」。這是圣賢談論生死問題的顯例。子路只問死,孔子則教子路將生與死合起來研究。因為只問死,不問生,或者只問生,不問死,都有所偏,不得確解,必須將生死合觀,始能獲知生有來歷,死有去所,死生相續,不絕如流。

儒家修道,就是修去本性中的幻影,以及由幻影轉現的種種假相。種種假相轉現時,由細轉粗。修去假相時,則由粗入細的轉。假相愈粗,愈為惡劣。例如名位權利等,都是粗劣的假相,無論何人只要貪圖這些假東西,且不論如何傷害別人,擾亂社會,自己的良知必先受到嚴重的污染,使其性光更趨隱晦,生死之苦更難解除。所以,修道首須不貪這些粗劣的假相,始能入道。同時必須如中庸所說:在「率性」上用工夫。率性就是順乎本性而不轉變。本性見諸事用,便是父慈子孝等倫理道德,如孟子告子篇說:「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修道在這上面用工夫,非常穩妥,但必須行之篤實,須如禮記大學所說「毋自欺」「必慎其獨」,不如此,便是假修道。假修道,毫無用處。惟有真實修行,才有真實效果。然後工夫進一分,本性光明便顯一分,工夫愈進,性光顯得愈多,到了相當的程度,性光足以照破重重的陰暗,看清生來之前與死去之後的變化情況,便能截斷生死長流,解除生死大苦。最後除盡蒙於性體那一點點幻影,本性通體復明,即是成圣。

孔子祖述堯舜,堯舜都是圣人。尚書堯典「克明俊德」,康誥「克明德」,曾子傳述大學,據此而為「明明德」,并解釋「皆自明也」。自明是自有的光明性德,本具一切智能功能。這智能功能全部顯出,即是圣人,但要靠自己率性開發,不能靠人,不能靠神。所以修道必須把握這個自字,一切自我要求,自我作主。這是儒家學問的高明處,也就是中華文化的優異處。

——摘自《儒學簡說》 徐醒民教授著

 

 前頁後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