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事系列》之十九
君子不可不學
【原文】:
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學豈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者不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圣,受學重問,孰不順哉?毀仁惡仕,必近於刑,君子不可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孔子家語•子路初見第十九》
【白話易解】:
一回,子路拜見孔子,孔子問他道:「你有什麼愛好呢?」
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
孔子笑著說:「我問的不是這個,是說以你本身的才能,再加以努力學習,還有什麼達不成的嗎?」
子路疑惑,問道:「學習有什麼好處呢?」
孔子說:「為人君者如果沒有忠直勸諫的大臣,則會偏失正道;士君子如果沒有善於開導勸諫的朋友,容易偏聽偏信。駕馭烈馬不可以輕易丟掉手中的鞭子;操持一把良弓,也要反復在正弓之器上加以調整。木料有了繩墨的校正則可變直,人能接受勸諫更加有智慧。虛心接受教導,有疑就請教詢問,怎會不貫通事理呢?毀謗仁德,憎惡官長,必然近於刑罰之路,君子不可以不學習啊!」
子路仍不能體會,又問說:「在南山有一種竹子,不必揉制加工便是直的,砍了拿來使用,鋒利得可以貫通犀牛的皮革。以這樣的情形來看,天生就有才能的人,還需要什麼學習呢?」
孔子說:「假如拿這箭在箭末發弦的地方裝上箭翎,箭頭磨得更加鋒利,不就可以射得更深了嗎?」
子路聽後,心服口服,不由得敬佩夫子的見識,於是恭恭敬敬地向夫子拜了又拜,說道:「弟子恭敬地領受您的教誨。」
「南山有竹,不柔自直」,這是一個人天生的賦予,於是子路認為,天生就有才華,何必還要繼續學習呢?
孔子告訴子路:「栝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在箭末發弦的地方裝上箭翎,箭頭磨得更加鋒利,不就可以射得更深了嗎?
子路豁然開朗,原來,憑一己的能力與智慧,的確是不足,倘若能立足於本身所具有的才能,又加以好學,則會不斷提陞,會有更好的發揮,如南山之竹一樣,可以射得更深。
《三字經》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孔老夫子一生活到老,學到老,曾告誡弟子們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以夫子的智慧德行,都還在不斷地學習,我們又怎能畫地自限,滿足於當下而止步不前呢?
《論語》告訴我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生最永恒的喜樂莫過學習、力行圣賢教誨,能在生活中不斷改過自新,好學上進,精益求精,便可以體會到學習與成長的喜悅。
欲入君子圣賢之域,又怎麼可以不好學呢?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