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道德問題是
否定傳統價值教育的必然結果
[德]約翰內斯·貝克曼文
青木譯
2003年12月,16歲的北京中學生曉軍(音譯)因憎恨母親的嚴格管教,全然不顧養育之恩,殘忍地將母親殺害。把屍體藏起來後,他竟然拿著翻出來的400元錢,若無其事地去了網吧。幾天後,當警察在一家網吧里將其抓獲時,他一臉的平靜,不但不覺得後悔,反而流露出殺死母親獲得『自由』的興奮……
青少年犯罪是道德衰落的反映
近年來,隨著一些地方社會風氣的惡化,中國青少年犯罪率大幅增長。在3.67億18歲以下未成年人中,2003年中國的未成年犯罪人數達7萬多人,比上一年猛增12.7%。
同時,中國官方媒體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在中國約有20%的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或行為問題,比如嬌慣、任性、心理脆弱、缺乏毅力等。此外,逃課、酗酒、網戀、少女懷孕、自殺等問題也層出不窮。可以說,中國未成年人的品德教育已出現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
有專家分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國人,在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方面選擇的是傳統道德標準和生活方式。70年代出生的多數人,則選擇了傳統的道德標準和現代的生活方式。到了80年代以後,由於大多數孩子為獨生子女,父母存在補償心理,物質追求的教育遠多於傳統道德的灌輸,導致青少年從小嬌生慣養,我行我素,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對傳統價值、傳統文化甚至對現實社會存有逆反心理,采取全盤否定的態度。由於性格的缺陷,當他們進入復雜的社會時,很容易遭受心理挫折,做出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
現行教育手段缺乏感召力
面對青少年道德存在的諸多問題,中國政府將其歸因為品德教育的忽視。不過,中國政府也意識到,口號式的宣傳和空洞的說教對青少年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專家分析,學校、社會和家庭是影響未成年人行為的重要因素。不少中小學只重智育,不重德育,同時社會環境也對青少年產生了不良影響。在家庭方面,不少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而過多的嬌慣或指責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由於缺乏道德感召力,加強道德教育就成了空話。
為此,中國政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清理網吧經營,限制不健康手機短信、聲訊電話,『凈化』互聯網和出版物等。中國政府在國務院文件中,也號召家長、教師和政府部門加強協作,強化青少年道德教育,這被認為是新中國成立55年來關於青少年教育的最重要的文件。
傳統價值的回歸是提陞道德的希望所在
此外,許多中國問題專家認為,中國青少年道德問題是否定傳統價值教育的必然結果。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回歸到傳統價值的教育中。只有這樣,青少年才會從內心要求做一個遵守道德的人,許多由道德敗壞引發的社會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去年,國際社會曾同中國有關機構進行了一項『青少年傳統價值與思想品德教育』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傳統價值對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傳統價值教育除了可以提陞青少年道德水平外,還可以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活動的參與,更有助於增強社會凝聚力及處理社會危機的能力。研究同時發現,對傳統價值認同越多,面對挫折的承受力就越強,更能使青少年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見,傳統價值教育是良好的品德教育的基礎。
品德教育要講究內容、方法和環境
其實,很多國家都會堅持一定的傳統價值觀作為『一元』導向。即使在歐美國家,表面上價值多元,深層價值上卻是一元的。美國憲法第一頁就寫明了美國的基本價值導向。在歐洲國家,公立媒體如電視臺、報刊,宣傳的也都是傳統價值觀,電視節目不會出現色情、暴力鏡頭,甚至廣告時間每天也限制在20分鍾之內。相反,如果在教育中放棄傳統價值教育導向,就會導致思想混亂、道德秩序缺失和社會風氣敗壞。
不過,也有人認為,堅持傳統價值教育會把學生塑造成墨守成規的「信徒」。這顯然是杞人懮天。人類歷史社會實踐證明,經得起時間考驗而對品德教育起到深遠意義的,就是傳統價值教育。
像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的「仁」、「孝」、「家庭和諧」、「禮」等傳統價值觀還被很多中國人帶到歐美,發揚光大。甚至在新加坡的教材中還編進了100多個中國儒家和東方傳統價值觀的故事和典故。
很多專家提議,為了把中國青少年品德教育落到實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應該優化青少年品德教育的內容,使傳統價值教育得到回歸;其次,需要講究品德教育的方法,以實踐為教育形式;第三,營造健康的青少年品德教育環境,弘揚傳統價值觀念。
|
默想:目前國內未成年人思想混亂、道德觀念薄弱,令人震驚 |
的「馬加爵」事件不過是冰山一角,青少年的思想行為確實令人懮心忡忡。
這篇文章雖出自一個外國人之手,但其對中國青少年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認識得如此中肯,實在令人感佩。
幾十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整個社會包括教育界,對圣賢教誨漸漸淡忘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忽略了,甚至有少數人還開始持懷疑和否定的態度。今天暴露出的青少年問題,乃至社會整體的道德式微,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古人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要消除社會動亂的根源、建立良善的社會風氣、挽救下一代和我們自身,唯有恢復傳統的圣賢教育。
無疑,這需要每一位家長、老師、教育界以及整個社會的通力合作,以「孝親尊師」為本,開展即是傳統的又是歷久彌新的教育ˉˉ「孝悌忠信仁愛對待、禮義廉恥和平共處」。
而這教育成功的關鍵,就是我們成年人先從自己做起,因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您說是嗎?
推薦惠覽本網「德育故事」
原文摘自德國《青少年世界周刊》,譯文見於《環球時報》
(2004年9月3日 第二十三版)
大方廣網站向作者和譯者表示誠摯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