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意>、<形聲>字
小篆:「奢」,從「大」,從「者」聲。本意作「張」解,乃夸張其詞、鋪張其事之意。夸張鋪張常擴小為大,故奢從「大」。又以者有「多」意,故「奢」從者聲,含多費意。
其義為:
1.
奢侈、揮霍無度曰奢。如《六韜•文韜》「禁暴亂,止奢侈」。
2.
矜夸僭上曰奢。如《左傳•隱三年》「驕奢淫泆,所自邪也。」
3.
夸張曰奢。如《陸機•文賦》「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
4.
超過、勝過曰奢。如《張衡•西京賦》「彼肆人之男女,麗美
奢乎許史」。
5.
美好曰奢。如唐劉禹錫《和樂天拓枝》「拓枝本出楚王家,玉
面添嬌舞態奢。」
6.
多、富饒曰奢。如《宋史•樂志十》「綿瑞無疆,產蝦孔奢」。
小篆「奢」,從大,從者。內含鋪張、費多之義。多指對服飾、飲食、宅屋、金錢等過分地需求。奢與儉是相對的,兩者之間如何選擇自古就有明訓。如子曰:「禮,與其奢也,寧儉」。唐朝李商隱在《詠史》中亦有名句:「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但在現實生活中,無止境的欲望越燃越烈,許多人盲目地追求名牌服飾、尖端的家電產品、高級轎車、豪宅……如此奢侈之風會引發什麼?
人們對物質的奢求一味擴張下去,自身、家庭、社會自會有沈重的經濟和精神壓力。從奢本意作「張」解看,我們也能體會弓受牽引之力,才能張開,過張還會斷掉。奢給人生帶來的壓力亦如是。例如有的人,為滿足對各種物欲的奢望,盲目用信用卡透支消費、每月需償還的貸款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人不在少數。一個奢字就把自己從「無債一身輕」的人,變為負債累累的「負翁」、「負婆」。雖然一時的物欲滿足了,卻把人生禁錮在日日為還債奔波、懮慮的枷鎖之中。這種日子哪有輕松、愜意可言?
再觀奢侈浪費的社會風氣會有何影響。僅從國人餐桌上的浪費就可略見一斑:全國每年倒掉的飯菜高達600億元。看到如此驚人的數字,不免令人思憶古人諄諄的教誨:「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奢侈是耗損大自然的恩賜,是對他人勞力和物力付出的無情消蝕。量己所需,珍惜物資是文明的標志,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崇尚的傳統美德。曾文正公有言:「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
內心的喜悅如何能長久呢?「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奢侈揮霍的同時,如能念及世界上,此時此刻有多少人忍饑挨餓,有多少貧困的孩子交不起學費,我們把富裕的錢物拿出來,雪中送炭,救人一命,解人急困,所得到的內心的喜悅,比一時揮霍所帶來的滿足感要真實、踏實而久長。揮霍浪費是很折福的事,而念頭一轉,用多余的錢財利益他人,又是多麼有意義的事!
除了對物質的奢求之外,還有人對名利、情感等有非份的奢望。為達到此目的,處心積慮,勾心斗角,不擇手段行悖德悖理之事。雖然榮華富貴可能暫時得到了,在追求的同時卻喪失了道德,陷入越陷越深的泥沼之中:患得患失的不安、恐懼常啃噬內心;喪失家庭的人倫親情或把家族淪為追逐名利的犧牲品;把有情有義的人事關系變為積怨日深的仇敵……這樣的日子苦不堪言。
翻開報刊,那些「立名以一生,而失之僅頃刻」的例子不勝枚舉。權力、地位等皆如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為此而付出身心交病,甚至身敗名裂的慘痛代價,實為不智之舉。怎若安於本位,讓一切水到渠成,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日子自在和樂呢?回過頭來才醒悟,這般的奢求實在是自討苦吃。此時再讀《中庸》里的話一定有很深的體悟:「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這才是人生所應有的安泰境界!
不要小看這個「奢」字,這種過本所求的欲望,無孔不入地侵蝕著我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讓我們時時提起對奢念、奢望的警覺,從家庭中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當省則省,以崇尚儉約為家風、民風。培養本分隨緣莫強求的健康心態,則無煩無愁、輕松清新的生活就會不期而至。
古云:「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余不盡之意。故簡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得皜首也。」誠哉,誠哉!
歡迎朋友們惠覽本網《幸福人生》系列講座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