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事>字
小篆「三」:本義作「天地人之道」解;(見《說文解字》許慎著)是指天、地、人為世間之最大者而言,故從三個一以指其事。
其義有:
1. 數目名。例如《莊子·齊物論》「二與一為三。」
2. 三個。例如:三公、三皇、三秦、三國等。又如《左傳·僖公七年》「鄭有叔詹、堵叔、師叔,三良為政,未可間也。」
3. 三次。例如《孟子·公孫丑》「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否乎?」
4. 三種。例如:三才、三心、三光、三教、三綱、三藏。
5. 表示多數,凡非一二所能盡者,約之以三,藉示其多。例如《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6. 第三位。例如:三更、三等。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7. 再三。例如《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天地人,名為「三才」。人生於天地之間,是天地之心,故人為萬物之靈長。《道德經》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三」便將這義理給彰顯了出來。《易經·說卦》又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天地人三道規律盡包含在其中,能貫通天地人三道,能與人和諧相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與天地神明和諧相處,便是古人所謂的圣「王」了。
祖先用「三」給我們的教誨實在很多。天有「三光」,所謂日月星辰,萬物生長有太陽的恩澤,黑夜里有月亮送來光亮,星辰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人「三綱」,所謂「君為臣之綱,父為子之綱,夫為婦之綱」,三綱維系了社會家庭的和諧與安定;人生在世有「三不朽」,所謂「立德、立功、立言」,「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為社會為大眾謀福祉,流芳百世,千古不朽。
孔夫子說君子有「三思」,不可不思:「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這樣地想一想,才不會虛度光陰,才會目光長遠。夫子又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老祖宗對後世子孫的關愛慮其一生,如慈父慈母的關愛無微不至。孟夫子說「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人生天地之間,孝養父母,友愛兄弟,行事坦蕩如此,瀟灑來去,誨人不倦樂於教育,不愧被尊為「萬世之師」。而我們經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卻將這些教誨拋諸腦後,實在是人生憾事,所以朱子訓誡我們:「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人常慨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這條漫漫長路,能遇到無數的路口,面臨無數的選擇,這時我們要「三思而後行」,就能少走彎路,不走錯路。人的一生也不能庸庸碌碌虛度光陰,我們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陞自己的修養,活到老學到老。而學習則不能三心二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臨到別人來諮詢,不會落得一問三不知。人生的路途上,也不能忘本,飲水還要思源,何況生養我們、恩比海深的父母,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孝道。曾子說孝也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我們應該明曉。人生的路途上充斥著各種誘惑,讓我們一不小心便可能跌入深淵,這時有人站出來說應該「三不惑」,叮囑我們:酒色財不能惑之也。人生的路途上,我們希望得福、享福,然而有耕耘才會有收獲,所以「三福田」說的「恩田」(孝養父母)、「敬田」(敬奉師長)、「悲田」(濟貧救難),我們不能不耕。
「三」也代表了多,每一個人都不是單獨存在於這個世間,人與人之間必然也會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何能和諧相處,走過快樂踏實幸福的一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教誨能給我們許多助益,「三爭三讓,天下無貪人矣;三怒三笑,天下無兇人矣」,如果能明了此中的道理,和樂幸福便常在你我之間。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