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拾萃
春節習俗之二
春聯
春節來臨,千家萬戶寫春聯、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象徵吉祥,表達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風俗。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按照當代藝術大師周汝昌先生的話說,「春聯是舉世罕有倫比的,最偉大、最瑰奇的文藝活動。」
春聯的起源
貼春聯的習俗究竟起於何時,至今無準確的材料可資查證。不過,大約可能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可以在史籍中證實的。此外,根據《王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桃符是中國古代掛在門框上的,畫著或刻有避邪圖形或字跡的兩塊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桃符早在秦漢以前就出現了,當時中國民間每逢過年,就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畫著或刻著「神荼」、「郁壘」桃符的習俗。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
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成了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內容。自孟昶題桃符以後,文人學士便群起傚彷,把題春聯視為雅事,於是題春聯之風便逐漸流傳。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谷豐登的美好心愿。聯語不再限於題寫在桃符上,而推用在楹柱上,後人名曰「楹聯」,且用粉紅箋寫出,叫「春貼紙」。
「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子書寫。據明代文人陳云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於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
春聯的形式和貼法
春聯既是根據中國古代駢體文衍生出來的一種新文體,又是借鑒了中國詩歌傳統的文學形式。它與古代的駢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它的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兩聯彼此相「對」,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系。一副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具體要求如下: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通常春聯有兩幅直聯一幅橫聯,直聯的每幅最後一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接近現在的國音四聲法,但有出入),一般情況下,上聲、去聲及入聲字為上聯,平聲為下聯。傳統貼春聯的方法為,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解放後由於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若是將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福字
大年三十,人們把大紅紙上寫的「福」字貼在中堂、室內的墻上、門窗上,表示「迎春接福」。貼「福」字,是人們對新一年的良好祝愿和對美滿生活的追求。「福」在古書上有多種解釋,如「佑也,休也,善也,祥也」等。它總體上的含義是「長命富貴」和「吉祥如意」。先秦古籍《韓非子》中說:「全壽富貴之謂福」,意思是長壽再加上富貴就是「福」。過去的春聯也常將「福」與「壽」聯系在一起,只有向善行善,才有祥瑞、平安,才能保證富貴和長壽。因此,一個「福」字既概括了中國人民對現實生活的期盼,又體現了人們對理想生存狀態的渴望,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貼「福」字的由來
清代吳振棫《養吉齋叢錄》中說,十二月初一日,有開筆書福之典。溯其起源,自圣祖時已書賜近臣。這就是說,除夕貼福字的風俗,可能是源於清代帝王書「福」字以賜近臣的活動。《查初自集》記載:「康熙四十三年甲申除夕前一日,蒙縣賜御書大福字」,「乾隆以來,皆川季冬朔日在重會門開筆書『福』,又嘉慶丙寅茶宴」。《御制五福聯句》詩注載:「御書第一福字,懸於乾清宮正殿。其余宮廷圍苑等處,張貼共十九幅。」從上述記載可看出,清時「福」字是皇帝御筆親書的,是賜給親王和大臣的,代表皇帝的恩惠。書寫的是那樣認真,御賜又是那麼莊重,可見此舉之重要了。書「福」賜「福」既然是宮廷中過年的大事,自然要影響到民間,於是就形成民間貼「福」字的習俗。新年伊始,人們自然都在期盼「春滿人間福滿門」,便以貼福字來寄托對新一年的良好祝愿。
結語
一對對春聯洋溢著希望和憧憬,一張張福字襯托出喜慶與吉祥。值此春回大地之際,愿我們彼此懷揣美好的祝福,耕耘內心的福田,讓親切的笑容與溫婉的話語,給人如沐春風的溫暖,春風化雨的溫柔。若能心存善意,面帶春風,久久必獲吉慶,福氣自會盈門。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前頁
後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