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论语 ·里仁第四》讲要选录

( 三 )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位,是官位。立,是在官位而有建树之意。勿愁无官位,但愁如何建树。勿愁我不为人知,但可求其可以为人知之之道。建树不必有位,立德立功皆是。求为可知,学仁义可耳。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参,从古从众读森。孔子呼曾子之名曰:参,吾之道,汝可一以贯之。曾子应之曰唯。孔子出。门人不解,乃问曾子,何谓也?曾子答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贯者贯穿,以一理贯穿万事,则万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分为万事,万事归于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贯之。然出世之道非常人所能了解,故曾子以忠恕答之。何谓忠恕,汉注尽己之谓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忠恕之道仍在世间,但与出世之道相近。《中庸》引孔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既曰不远,即是近之。近则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安国注:「喻,犹晓也。」喻,晓,即是知的意思。

君子但知公义,小人但知私利。小人所知之利,不只在钱财,一切有利于己者,皆必为之。君子小人,一言难辨,此以公义私利说其总则而已。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人高于君子,见之者,当自思维,我当学习,与之齐等。不贤,非谓小人,惟下于贤人而已,见之者,当自反省,我亦如此不贤乎。于是乃能德学俱进。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几,微也,人之过,在几微发动之时,易于改正,故为人子者,见父母之过于微起时,即当谏之,不俟形成大过。若见父母之志不从其谏,则又尊敬,而不违其谏劝之初衷,继续进谏。然而屡谏不从,甚至受父母之怒斥,亦不辞劳苦,不怨父母,谏之不已。或,劳者忧也,谏而不入,深恐父母卒成大过,乃忧之而不怨。劳字两义并存。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方,郑注为常,《曲礼》所游必有常是也。朱注为方向,本于《玉藻》,「亲老,出不易方。」父母念子之心,无时或释,故父母在世,子不能无故远离,远离须有正常之事。或为游子者,随时函报行踪,免为父母所系念。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此章与《学而篇》同,《集注》胡氏谓为复出,而逸其半。先儒考汉《石经》亦有此章,当是弟子各记所闻。刘氏《正义》云:「案《论语》中重出者数章,自缘圣人屡言及此,故记者随文记之。《春秋繁露祭义》篇,孔子曰:书之重,辞之复,呜乎,不可不察也,其中必有美者焉。」郑注曰:「孝子在丧,哀戚思慕,无所改其父之道,非心之所忍为也。」

恭录自《论 语 讲 要》雪公 讲述 ,徐醒民教授 敬记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前页 后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