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之一】

【原文】

  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無孝子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遜與?色不順與?古之人有言曰:『衣與繆與不女聊。』今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無此三者,則何以為而無孝之名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彰,友之過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

《荀子?子道》

【譯文】

  子路問孔子說:「如果有人在此,每天早起晚睡,辛勤耕種,手腳也因過份勞動而長出厚繭,如此來奉養雙親,但他卻得不到孝子的美稱,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孔子回答說:「依我看來,他是不是態度上不恭敬?或是在言語上不夠謙遜?或者臉上表情不合順?古人曾說:『孝順?非只是憑藉衣物上的滿足而已。』雖說能夠日夜不停的工作來奉養雙親。如果在態度、言辭、神色這三件事上不夠恭敬,這就是為何努力奉養雙親,而得不到孝子美名的原因。」孔子接著又說:「子由!你要記住,我告訴你,一個人雖然擁有國士<國家級的大力士>的力量,他卻怎樣也舉不起自己的身體,他?不是沒有力量,只是形勢上不能配合(比喻美名不是自己說的,是要別人來稱揚的。)所以在家中而不好好進德修業,這是自己的過失;而出外名聲不能彰顯,這就是朋友之間沒有盡到規勸的義務,所以君子在家則身體力行,在外則好友賢達,如此怎麼會沒有孝順的美名呢?」

【一分鍾思考】

  我對父母的孝順是發自內心的嗎?有國士之力為何不能自舉?一個人想擁有好名聲,只憑自己的吹噓就行了嗎?我身邊的朋友是不是如孔子所說的賢友呢?

 

    當前位置首頁-智慧話語-孔子集語    分頁:9 7 11 12 13 14 15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