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纔有愛
端秀
正體字的愛,是有心的,簡化後的“愛”就無心了,有心纔有愛。近半年來,我略微悟到了楊老師的教導彌足珍貴,裡面含藏著大心志,也即《弟子規》裡的“泛愛眾”,起初我因慢心而無心細品,省悟方知永遠謙遜、用心纔有智慧。
一. 一心多用與制心一處
楊老師常分享自己如何一心多用,我曾有疑惑:既然可以這樣,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借藝術等等善巧方法,來練習制心一處的定力呢?
在楊老師辦公室,我在嘗試譔寫課件的前言,老師坐在沙發上跟我拉家常。當時我心裡可著急了,因為快要上課了,還要請老師審閱和拷課件呢,更要專心不分神呀!而且是董事長問話,我怎麼也得正坐、敬聽、恭答吧?
可是,老師好像不覺得時間緊迫,三番四次、輕鬆自在地跟我聊著。後來我就乾脆放下手頭的工作,轉過身來專心回答老師的問題了。這時老師就說:“我經常一邊畫圈圈,一邊思考問題,一邊處理他們遇到的問題,不受影響。看來你還不行,趕緊寫吧,時間不夠了!”天啊!真是無時無刻不是考驗。老師閑聊時也在察人,而我們可能就是純粹的聊天,聊完就完了。
原來,修行達到了某個高度,是可以一心多用的。但是,我還沒到此境界,那怎麼辦呢?就要先培養定力,學習一心一意地做事,到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與任何人交往,都學著用百分之百的力量,這是基本功,就像楊老師永字八法的右側點一樣重要。
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一樣的教育方法,也即善觀根器,是非常重要的,老師緊迫盯人或是不多說讓其自悟,都有著無窮的妙意,背後是期許學生都能成長的良苦用心。
二. 不會養花是因為不夠愛它
多年來,我常感覺養花草植物是有閑情又有技巧纔能做好的,落到我手裡,就死路一條。後來發現,生機就在一念之間。
某年的誠敬仁多元德藝夏令營期間,室內蚊子特多,我用了很多方法都不管用,就上網買了網評不錯的驅蚊植物,比如:茉莉花、驅蚊草、夜來香、薄荷等等。那時剛開營,忙得很,我打開快遞包裝後就將花草散落在角落裡,想著晚些再處理,結果一拖再拖,好像總有忙不完的事。
好幾天過去了,楊老師說跟我說,好像聽到了片片哭聲,她心裡總有牽掛,平時基本上都不來這邊辦公室的,突然就很想過來看看,結果發現十幾株花草正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
我感到很神奇。老師說,花草也有生命,清淨會有感應。確實,當時在“忙”的我,心也是“盲”的,又怎會聽到花草的呼喚呢?
老師沒有責怪或批評我,一直是笑笑著講,我也從這個感應故事中悟出了萬物皆有靈。就在那刻,我能感受到花草們孱弱的能量,內心也在流淚,雖已夜深,仍去找來合適的花盆、加土、栽種、澆水,希望能挽救花草。“過能改,歸於無”,它們也很爭氣,活得好好的。
養花草要付出愛心與時間,我有時還會跟它們聊天,祝福它們,慢慢就對它們有感情了。那時我還對著最長命的薄荷先生自言自語,誕生了一篇快樂口頭作文——
我叫薄荷,現在生活在北京誠敬仁楊老師的畫室。當我得知自己的金主是傳說中“養什麼植物都活不長”的人時,我內心是崩潰的。
但沒想到,看我比別的草更愛喝水,她就不厭其煩地每天給我多澆幾次水,現在我長得高大帥,有她一分功勞。
有一天她跟我商量,要摘兩片葉子和在果汁裡給楊老師喝。雖然怕疼,但我還是同意了。她榨的是蘋果桃子汁,敲門後放下果汁就走人了。我無語了:“哎喲我的乖乖,你就不能說點好聽的嗎?比如這樣:楊老師好,您辛苦了,請喝一杯提神醒腦的蘋果桃子薄荷汁。”
她看我翠綠翠綠的還挺養眼,就想讓我當模特,畫一張硬筆國畫的標籤。雖然她畫得不咋滴,心意是很好的,起碼開始懂得養花賞花,有進步了嘛。
現在,最不會養花的我,卻做起了插花的工作。我的習性是怕麻煩,常希望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否則就覺得很苦。而想要把花插好,就要逆著習性處處用心學習,因為平淡無奇、重複無趣的流水線作業,怎麼拿得出手拍照給獻花的人呢?拍一兩次沒問題,常年纍月地拍這樣單調的作品,是很難讓人喜悅的。人家花錢了,當然想花兒留存時間長,而且品相好。
做事會感到很苦,主要是因為不想做,或者只想按自己的既定想法去做。其實放下這個“不想”,多學,多想想如何能令獻花、見花者能生歡喜心,就會變得趣味無窮。比如水量:要先瞭解花的特性,康乃馨、非洲菊插瓶時只放五厘米左右的水,不宜將花瓶裝滿水,否則會導致花枝下半部分供氧不足而腐爛;睡蓮喜水,要倒著花杆往小孔灌水,幫助吸收水分,而且睡蓮杆子長,最好用高瓶養,或者根據花瓶高度把花杆剪短,水量可以到達花瓶高度的90%。天氣熱時,每天都要給花剪杆、換水;最後還可以把花曬乾來做香,將獻花者的功德發揮至最大。
只是學到皮毛,無處不是學處,如果想要學好,先當有愛對待。
三. 一切皆有可能
拿了筆杆幾十年,近半年拿起了鋤頭,還憑一人之力把一大片地都種上了芝麻。之前因為覺得一個人“不可能”做到,所以一直沒有動那片地,感觸良多:
第一,發願很重要,要相信能做到。之前同學常說:地裡的活太多,她一人乾不來。其實,只要發願,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人的力量也是很大的。種一塊地的三分之一時,我們三人一起做了一個上午,現在我獨自完成另外的三分之二,用了一天。慢是慢了點,但還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善知識很關鍵。和大家一起做的那次,我基本上是鋤地、挖坑,別人撒種子、掩土等等。為了確認方法,我請來附近的工人、一位老農進行現場指導,他指導我操作了一遍。理論懂了,眼睛會了,實踐卻是兩碼事,比如撒種子時拿捏的力度、均勻的速度等等,對我來說都不好把握,容易造成種子撒得時多時少。路人們看我在耕種,也常停下問候:“在種什麼呀?”本地人基本上都會種地,我就抓緊請教:種完後要不要澆水呀?為什麼不能澆水呢?地裡好多蟲子,會吃掉種子嗎?為什麼播下芝麻種子後要用大掃帚輕輕撒土,而不是掩嚴實呢?種子的力量很大,但也要善護之,實踐纔能出真知。
第三,時刻讓自己看到希望。草多,要先除;播種要翻地、劃溝,輕撒種子,再撒一點點土覆蓋種子,每一步都是做出來的。有時抬眼看到還有那麼多沒做,便易灰心,於是我就回過頭看已經完成的進度,並拍下階段性的成果照片,鼓勵自己:真棒!
第四,農禪與藝術。翻地後,在地裡劃出一行行的溝,就像寫書法作品一樣,要注意行氣,即間距,太窄不好除草,太寬則浪費資源顯得鬆懈。前後左右都要觀照,儘量均等。不夠均也沒關係,畢竟知行合一不容易,先要意識到。鋤地很耗體力,我便想到寫書法時站樁用全身力量放鬆書寫的方法。拿鋤頭時握低些,力量易入,如同寫毛筆字時握筆低些更易控筆(對初學者來說)。這樣幹活一天也不會腰酸背痛,因為放鬆且站樁。
第五,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拖延耽誤了不少時間,種子能不能發芽,已非我力能及,但也無妨,可以補種,或者把前面長好的苗疏些來種,辦法總比困難多。
第六,時機要准。我把所有的地先劃溝,再種芝麻,結果發現經過一長段時間的陽光沐浴,前面翻起的土已變硬,下一步輕輕掩土就變得不容易了。多人合作能搶佔先機,若條件不足, 一人耕作就要有所規劃, 完成一片再開始另一片。《弟子規》有讀書法:“此未終,彼勿起”,在這裡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地很神奇,常去親近她,自己的生命也會開闊而富有生機。誠敬仁推出種地的學習體驗課程,是相當難得又順應教育時勢的,親自實踐過就會知道,這是需要教育者以及家長有眼光,纔能看到其中價值的。
四. 認識自己是智慧,瞭解別人是慈悲
有一天,我正在做作業,同學突然轉過來平淡地說:“地裡新種的芝麻全部長出來了!”我一愣,說:“全部?”同學聽後,語氣有點沖:“那你一顆顆數去!”我感覺不妙,就出去了。
深刻體會到,楊老師在講《弟子規》晨讀課時常說,言語、語氣都是有靈魂的。我還是不太習慣“一言九頂”的語言模式,也反省自己是否有意或無心地頂撞或挖苦過別人。
在機關辦公室寫了五年的公文,在傳統文化單位又是九年的文字工作,對語辭、句子較真是我的習氣,有時候還曾經因為用詞對楊老師窮追不捨,其實只是大陸和台灣兩地用法不一樣罷了。如果我能體會到那位同學說這句話時,面無表情、平淡語氣中所隱藏的開心,以及對付出成果終得回報的欣慰,那我肯定就會說:“太好了!我們第一次種芝麻就全部活了,夠厲害的!”善觀察,如此重要,這種能力是可以通過書法等多元德藝以及禪修來練就的。
結 語
認真而不去較真,簡單做完能舒心。不怕千萬事來磨,繁雜事來亦安心。願你我皆具愛心,深植厚德福德多。
|
|
從“泛愛眾”當中,體會有心與無心的愛,其結果是不一樣的!
|
|
|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
www.dfg.cn
前頁 / 後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