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經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無論是工作還是社交方面。記得有一回,單位已經通知我休息了,我以為可以放鬆一下了,沒想到下午同事打電話叫我晚上去值班。我表面應允了但是心裡面是不樂意的,非常煩躁。做人應該講誠信麼,我覺得公司不講信用。最後因為一些原因我離開了。自從學習了古聖先賢的道後,我通過格物後才知道自己不對,但是遇著不順心得去面對阿,我不想找藉口了。請問老師如何看待這些世間不順心的事,應該以何種心態面對不被攪擾。 末學敬上
我們生活在世間,幾乎每時每刻都被「心」的感覺所牽引,從而衍生出自己對於種種人事物的各種判斷。
幾乎每一次,我們都感覺自己的第一念是「對」的,只是在經歷的人事物情形多了之後,才會逐漸有「轉念一想」的能力。
故此,我們大部分時間的身心,都會糾結在「順心」與「不順心」的矛盾之中。
以延先生所陳述的事例為例,「有一回,單位已經通知我休息了,我以為可以放鬆一下了,沒想到下午同事打電話叫我晚上去值班。我表面應允了但是心裡面是不樂意的,非常煩躁。」
我們來分析,一般來講,因為平時要應對各種人事物,所以身心都會感到有些壓力。故「休息」就覺得能「放鬆」一下,「放鬆」就是「順心」。
而「加班」是在預定可以放鬆的時段,又重新面對壓力,心理上沒有調適到可以隨時面對壓力,故感到煩躁,就是「不順心」。
不順心的事情來了,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我們來看延先生的選擇「我表面應允了但是心裡面是不樂意的,非常煩躁。」
好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其實就在這句話裡面。「應允」,就是答應去值班了。
不管心裡有一萬個不樂意,但為什麼沒有當下拒絕呢?而且拒絕了之後的後果會如何呢?
也就是說,應允也是有一個直接的心理思考判斷的,只是當事人並沒有強調這方面的思維而已。
而恰恰是這個被自己忽略了的思維,才是應該面對,深入研究的,從根源來挖掘,就能找尋到解救心靈困惑的甘泉。
因為人生在世,我們有「應該做的」和「喜歡做的」事情。而應該做的不一定是喜歡做的,喜歡做的不一定是應該做的。
這是理智與感情的對話。
說起加班這回事,一定是單位有了事情,需要剛好能勝任的職員各就各位,整件事情才能順利進行直到完成。缺了其中一環,就會導致事情無法正常處理好。
有時候,某人處於看似不起眼的位置,但實際上非常關鍵。
譬如說:倉庫管理員。
也許他就是要趕來開那一道門,坐公車來兩個小時,回去兩個小時,等候一個小時,就為了開門鎖那「?當」一聲。
這是重要呢,還是不重要呢?
那個開門的動作感覺是多麼簡單,只要有一把鑰匙,一雙手就可以了。如果這把鑰匙臨時在另一個可靠的人手中,也許庫管就不用來了。
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非也。
看似簡單的開門動作,卻關聯著一個重要的崗位,因為這個崗位的職責是堅守整個單位的物資,保障其安全與機密。那小小的一把鑰匙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開的。
因此話說回來,延先生的加班,對於單位當時當事的運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也許,我們應該為延先生的下意識應允鼓掌,即便有私我的鬥爭,甚至一直到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之後,仍然在憤憤不平,悶悶不樂。但是,畢竟那時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另外,也請延先生換位思考:如果我是當時當事的主要負責人,有員工能犧牲小我成就大局,我會不會感到很高興,一個單位有這樣的員工,這個單位是不是很有前景。那麼該單位的每位元成員及其家庭的幸福遠景是不是可以展望與期待?
我們繼續深入思考:如果延先生當時拒絕,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如果那個位置還有人可以頂替,並且不影響大局,也許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那個位置非延先生莫屬,很可能因他的拒絕而導致非常重要的大事不能很好地處理。
而且流弊問題是,以後同仁之間也會互相攀比,大家都只是考慮自己放鬆,開心,愉快之類,到最後,可能單位效益下降,更多更大的壓力和緊張、煩惱、痛苦就會降臨了。
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女士,在《說給孩子》的演講中,有這樣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要做出犧牲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去做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想成功,想走在別人的面前,那麼就會有一些你喜歡的事情,你無法去做。比如說如果你喜歡每週六都去看電影,但是有時因為你有工作,你就不可能有時間再每個週末都去電影院。如果你喜歡天天跟你的朋友們在一起,你有時候必須放棄,因為你有工作要做,而且還必須做好。所以總會有需要犧牲的,不管這對你來說是什麼。有的時候你會被迫捨棄一些東西,用那些你喜歡做的事情去成就你必須去做的事情,這是生命的法則。」
是的,生命的法則,是能堅持正確的大方向,大原則,大前途,大遠景。我們唯有高瞻遠矚,顧全大局,才有可能生活得更幸福、快樂、順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