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經》淺解 
                          事君章第十七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章節主旨】  
                          這一章是說明首章「中於事君」的道理。賢人君子在朝為官,應當忠心事上,圖謀國事,然後君臣上下才能夠相親相愛。  
                          【詞語注釋】  
                          1.	進:進見於君。指在朝中做官。    
                          2.	退:退居在家。    
                          3.	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國君有美意善事,則將順而承之,唯恐不及;君有未善之處,則匡救而正之,唯恐彰著。匡,糾正。    
                          4.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引自《詩經?小雅? 隰桑篇》。內心敬愛他,何不告訴他;心里永遠存著敬愛君王的真誠,那有一天會忘記呢?遐不,何不。謂,告訴。    
                          【章節淺譯】  
                          孔子說:「君子侍奉君上,進見於君,在朝為官時,必思竭其忠愛之心,盡其職守,直其操行,致身受命,圖謀國事;既見而退,則思己之職業或有未盡,身之闕失或有不修,必思補之,計無過差,而後能自安。至於君有美意善事,則將順而承之,唯恐不及;君有未善之處,則匡救而正之,唯恐彰著。君子忠愛出於至誠,則上心洞鑒,下以忠事上,上以義接下,君臣同德,如父子之一氣,元首股肱之一體。君享其安,臣獲其榮,是以君臣上下自然相親也。《詩經?小雅?隰桑篇》上說:『內心敬愛他,為什麼不告訴他;心里永遠存著敬愛君王的真誠,那有一天會忘記呢?』」  
                          
                            參考資料:  
                            《四庫薈要》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