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經》淺解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章節主旨】 
                          這一章講的是卿大夫的孝行,從服飾、言論、行動都必須要合乎先王所制定的禮制,為民眾作出表率,才能夠保全宗廟祭祀,以事奉君上。 
                          【詞語注釋】 
                          1.	卿大夫:卿是王朝和諸侯國中的高級官員,又稱「上大夫」,地位比大夫略高。                 
                          2.	法服:按照禮法制定的服裝。古代服裝的式樣、著色、花紋、質料等,不同的等級,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規定。                 
                          3.   法言:合乎禮法的言論。                 
                          4.	德行:合乎道德規范的行為。                 
                          5.	非法不言:不符合禮法的話不說,言必守法。                 
                          6.	非道不行:不符合道德的事不做,行必遵道。                 
                          7.	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行都合乎禮義,用不著斟酌選擇。                 
                          8.	口過: 言語的過失。                 
                          9.	怨惡:怨恨,不滿。                 
                          10.	三者備:三者,指服、言、行,即法服、法言、德行。備,完備齊全。                 
                          11.	宗廟:古代祭祀祖宗的屋舍。                 
                          12.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出自《詩經?大雅?烝民篇》,原詩是贊美周宣王的卿大夫仲山甫,從早到晚,毫無懈怠,竭心盡力地侍奉宣王一人。夙,早。匪,非,不。懈,松懈,懈怠。一人,指周天子。                 
                          【章節淺譯】 
                          不合乎先代圣王禮法所規定的服裝,不敢穿在身上;不合乎先代圣王禮法的言語,不敢說出口;不合乎先代圣王規定的道德行為,不敢做出來。因此,不合禮法的言語不說,不合正道的行為不做;言語合於禮法,行為合於正道,就不用斟酌選擇了。因此,言談遍於天下,但從沒有什麼過失;雖然舉止遍於天下,但從不會招致怨恨。完全地做到了這三點,即服飾、言語、行為都符合禮法道德,然後才能長久地保住自己的宗廟,祭祀先祖。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 
                          《詩經?大雅?烝民篇》里說:「卿大夫從早到晚整天都要盡心盡力地侍奉天子,而不能有所松懈、怠慢。」 
                          
                            參考資料:  
                            《四庫薈要》                   
                            www.df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