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經》淺解 
                          孝治章第八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 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章節主旨】  
                          這一章是說明以孝治理天下的道理。治教能夠成功與否,跟孝道有莫大的關系。英明的君王能以孝治理天下,則災害不生,禍亂不作,天下太平。  
                          【詞語注釋】  
                          1.	孝治:以孝治理天下。             
                          2.	明王:英明的君王。             
                          3.	遺:遺棄。             
                          4.	公、侯、伯、子、男:周代諸侯的五等爵位名,依其功勛與國土之大小,由周天子分封。             
                          5.	治國者:治理國家的君王,指諸侯。             
                          6.	鰥寡:鰥夫寡婦。引申指孤苦無依的人。             
                          7.	治家者:指公卿,大夫。家,指鄉邑。             
                          8.	臣妾:指服賤役的男仆女婢。             
                          9.	然:如此,這樣。             
                          10.	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父母在世的時候,安心接受兒女的孝養;死了之後,成為鬼魂,也樂意享受子孫的祭祀。鬼,指父母的靈魂。            
                          11.	禍亂不作:禍,災禍。亂,反亂。作,發生。             
                          12.	詩:指《詩經》。下引詩句見《詩經?大雅?抑篇》。             
                          13.	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天子有偉大的德行,四方各國都來歸順。覺,偉大。四國,四方各國。             
                          【章節淺譯】  
                          孔子說:「從前英明的帝王以孝道來治理天下時,連那些附庸小國的臣子都不敢遺棄,何況是具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諸侯呢?所以能得到各國諸侯的歡心擁護,他們愿意幫助帝王奉祀先王。治理封國的諸侯,連對那些孤苦無依的鰥夫寡婦都不敢欺侮,何況是一般的士人和老百姓呢?所以能得到百姓的歡心擁戴,他們愿意幫助諸侯祭祀先祖。治理鄉邑的卿、大夫對於服賤役的男仆女婢都不敢失禮,何況是妻子兒女呢?所以能得到眾人的歡心愛戴,樂意侍奉卿、大夫的父母親。果能如此,那麼父母在世的時候,能安心接受子女的孝養;去世之後,成為鬼神,也樂意享受子孫的祭祀。因此,天下和樂太平,災害與禍亂不會發生。所以,英明的帝王以孝道來治理天下,就能有這樣的效果。《詩經?大雅?抑篇》上說:『天子有偉大的德行,四方各國都來歸順。』」  
                          
                            參考資料:  
                            《四庫薈要》                   
                            www.df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