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生活學堂 每周經典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課程

  [原 文 [淺解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

《孝經》淺解

圣治章第九

【原文】

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圣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圣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章節主旨】

這一章是說明圣人以孝治天下的道理。圣人之治天下,以出自人類天性的孝道,感化人民,所以德教能夠成功,政令能夠順利推行。

【詞語注釋】

1. 圣治:圣人之治天下。

2. 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很冒昧的請問,圣人的德行,沒有比孝道更重大的嗎?敢,自言冒昧之詞。

3. 天地之性,人為貴:天地萬物所稟賦的性,以人為最尊貴。性,指萬物得諸自然的稟賦。人與物均得天地之氣以成形,稟天地之理以成性。

4. 嚴:尊敬。

5. 配天:祭天時以祖先配享。配,配享。以他神附於主神,一同祭祀。如天子為崇揚他的先祖,使與天同享。惟天為大,至尊無對,而以己之父配之,則尊敬之者至矣。

6.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武王崩,成王年幼,周公攝政。周代的禮樂制度相傳都是周公所制訂的。

7. 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所以四海之內為諸侯者,各以其職分所當然,咸來助祭,敬供郊廟之事矣。四海,指天下。

8. 故親生之膝下:所以人親愛父母之心,生於童幼,當嬉戲於父母膝下之時,便知親愛父母。膝,大小腿相接的關節處。膝下,指父母身邊。

9. 日嚴:一天比一天知道尊敬父母的道理。嚴,尊敬。

10. 因:憑藉。

11. 父子之道,天性也:父母慈愛子女,子女孝順父母,是出自人類天生自然的本性。

12. 君臣之義也:君王愛護臣下,臣下效忠君王,是出自人類天生自然的義理。

13. 父母生之,續莫大焉:一個人的身體,氣始於父,形成於母,其體本相連續,從此一氣而世世接續,為親之枝,上以承祖考,下以傳子孫,人倫之道,至親之續,孰大於此。續,指傳宗接代。

14. 君親臨之,厚莫重焉:父母既為我之親,又為我之君,而臨乎其上,則恩義之厚,孰重於此。

15. 悖德:違背仁德。

16. 悖禮:違背禮法。

17. 以順則逆,民無則焉:君主推行政教,應當順從人類的天性,敬愛父母,現在卻自行違逆,使得人民無從取法。

18. 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不由行善,而由兇德所得到的崇高地位,君子并不重視。善,善行,指愛敬父母。兇德,指不愛敬其親而愛敬他人之親。

19. 言思可道:凡有所言,必想所言皆可受人民稱道。

20. 行思可樂:凡有所作為,必想所為皆可使人民歡樂。

21. 德義可尊:立德行義,必可使人民尊敬。

22. 作事可法:所作所為,必可使人民傚法。

23. 容止可觀:容貌儀表,必可使人民仰望。

24. 進退可度:一進一退,皆可以做人民之榜樣。

25. 臨:治理。

26. 則而象之:彷傚而取法。

27. 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引自《詩經?曹風?鳲鳩篇》,善良的君子,他的儀態端正而沒有差錯。忒,差錯。

【章節淺譯】

曾子說:「很冒昧的請教老師,圣人的德行,沒有比孝道更重大的嗎?」孔子說:「天地萬物的本性,其中以人所稟受的最為尊貴;人的德行當中,沒有比孝道更重大,而孝道沒有比尊敬父親更為重要的了。尊敬父親,沒有比天子祭天時,將祖先配享天帝更為重大的了。這件事自古以來,只有一個人做到,那就是周公。從前周公代理成王攝理政事,在都城郊外祭天時,將他的始祖後稷配祀天帝;又在明堂祭祀時,以他的父親文王配祀天帝。因此天下的諸侯,依各人的職位,前來助祭。由此可知,圣人的德行,那有比孝道更重大的呢?所以為人子者,對於父母的敬愛,是開始於嬰孩相依父母膝下的時候;兒子長大之後,有能力奉養父母,就一天比一天更知道尊敬父母。圣人因見他尊敬父母,就教他敬的道理;見他親愛父母,就教他愛的道理。所以圣人的教化,無須用嚴肅的態度,就可以成功;圣人的施政,也無須用嚴厲的手段,就可以使天下太平,這都是因為圣人所憑藉的,是最根本的孝道。父母慈愛兒子,兒子孝順父母,是出自人類天生的本性;君王愛護臣下,臣下效忠君王,是出自人類自然的義理。父母生下兒子,延續宗族的生命,所以做兒子的,沒有比傳宗接代更為重大的事了。父親對待兒子,既像尊嚴的君王,又是慈愛的親人,做兒子的受到的恩愛,沒有比這種更深厚的了。所以做兒子的不親愛自己的父母,而去親愛他人的父母,叫做違背仁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他人的父母,叫做違背禮法。君主推行政教,應當順從人類的天性,敬愛父母,現在卻自行違逆,使得人民無從取法。不由善行,而由兇德所得到的崇高地位,君子并不重視。君子的作風,和小人不一樣,凡有所言,必想所言皆可受人民稱道;凡有所作為,必想所為皆可使人民歡樂;立德行義,必可使人民尊敬;所作所為,必可使人民傚法;容貌儀表,必可使人民仰望;一進一退,皆可以做人民之榜樣。從以上各方面來治理人民,人民敬服而愛戴之,彷傚而取法之,所以很容易能夠完成他的德教,順利推行他的政令。《詩經?曹風?鳲鳩篇》上說:『善良的君子,他的儀態端正而沒有過錯。』」

參考資料:  《四庫薈要》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網站導航 - 聯系信箱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